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者: 卓宁Johnson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22:13 被阅读0次

    1.“如是我闻。”

    开篇四个字,就像四个柱子一样,奠定了一部经典的基调:我是这样听到的。

    每个人都玩过非常经典的传话的游戏,这个游戏代表了最经典的社交、工作中出现的信息传递偏差。

    可不要小看这个偏差,在《圣经》中记录过,当一个世界的人类如果语言、信息传递没有误差时可达到的最高境界:直接修一个塔直通天堂。

    上帝觉得,至高无上的天堂,怎么能让凡人如此轻易的触及,于是创造了不同的语言。曾经无比团结的人类,于是因为沟通的误差。

    这个沟通的“误差”,从此诞生了误解,制造了战争、创造了纷争。曾经“礼运大同”的世界,从此分崩离析。

    从此,家庭、社交、工作等等一切与人交往的行业,“沟通”成为了投入最高的潜在成本。

    可是这个“沟通”的误差,真的只是发生在“语言”层面吗?应该很多人有这种体验,即使你不懂一国语,可是如果出国旅行,凭借着手舞足蹈,本质是可以完成“沟通”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肢体动作都是沟通的渠道。

    如果不是语言,那是什么在创造着“沟通”的误差?

    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总结有:六入。我们理解信息的渠道总结为:六识。我们定义信息取决于:六根。

    (六: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六识、六根”都是围着这六件事)

    语言,只是这个“六”的最显化之一,而其他的五个,都是“沟通”的一部分。

    一提到“六根”,每个人都会接下一句:清净。

    这就是是释迦摩尼佛总结的最高效沟通机制的基础:没有误差,不参杂质,就是“清净”。

    那怎么才能做到“不参杂质”的信息呢?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中也给出了“清净”的方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清净”的追求,都一致性的相似。历史上从来都在一同探索这个方向,今天的角度更为直白:“处理事情前,先处理情绪。”

    “情绪”几乎成为了这个时代一切祸患的源头。在今天资讯扁平,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偏差早已经不是信息的误差。——而是情绪误差。

    “你自己决定。”说话的感叹、升声、降声……不同声调都会有不同的意义。怀疑、认可、鼓励、支持。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情绪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我懂了很多大道理,可是却过不好这一生。”

    “大道理”这事,在过去那可是非常的稀罕。新中国成立时,文盲率是80%。别说文字了,那时能看懂字,听到些人生大道理,都是非常难得。可是,那时的新中国,却诞生了无数大师。今天我们所学的一切高等**的基础,都是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

    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小道理:人心比较简单,清净。

    人的欲望少了,情绪自然平和。人的内心简单了,情绪自然祥和。

    人的神清,心静了。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不是挺好的嘛。

    2.满大街的“情绪管理”,究竟怎么管呢?

    情绪的复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结果就是“匠心”成为了稀罕。这时谁能“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那基本就是训练出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有关“情绪管理”,“心灵故事”的课程、讲座、书籍都开始爆发式增长。

    可是静心、禅修、读书真的可以管好你躁动的心吗?

    如果可以,你让那些潜心修学、志存高远、躬身修炼的往昔圣贤情何以堪?

    上医医于未病,刚才有讲到接受信息的渠道:“六入”。从“入口”解决情绪问题,才是从根源入手。

    这种从日常行为来管理生活,情绪根源管理入手的方法论,佛家叫“戒”。儒家叫“礼”。道家叫“律”。

    或“受持五戒,常行十善”。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或“行无欲;行知止。”

    一切理论的套路,终究回到生活中的“君子之道”,“彬彬有礼”。

    “礼治”,是从根本上区别了“人”和“牲畜”。而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对看什么、做什么、用什么、出入什么场所……的高度生活控制力,区分出了凡人和圣人。

    当一群人的“六根”清净,情绪平和,创造出来庄严肃穆、和谐宁静的气场,正是《金刚经》的缘起。

    3.如是我闻,愿每个你,都能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受持《中庸》的精神: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lx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