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写《365个创意写作练习》,因为感觉这里的一些题目,有些无聊无趣。从第一个题目开始,到第八十二个题目,都是写出30种……的内容。有一些却好似起到了锻炼思维的作用,有一些我感到没有意义。为了保持训练的完整度,我就保留题目在这里。不一定真的按照题目练习了。
今天是写的第48个题目。
在我的记忆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大米白面吃的。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除了记得过年的时候吃过大米饭,还有家里来了客人会吃大米饭之外,一年到头就是玉米面,高粱米饭。
上了初中,需要带饭上学,因为学校离家远,我在县城里面的第一中学念的初二。离家有大概十里路,中午只能是在学校里吃饭。于是就用一个铝制的饭盒装上早晨的饭菜,带到学校里。那时候,冬天的时候,教室里边没有暖气,都是生炉子。教室中央有一个铁炉子,烧煤的。我们这些孩子带饭来的,就趁着第四节课的时候,把饭盒放在炉子上,把饭热一下。等到教室里边飘满了饭菜香的时候,我的肚子叽里咕噜叫着,有时候就忘了听课。心里在想着早点下课,吃上一口热乎饭。那时候,我带的饭基本就是高粱米饭,也有的时候,带的是玉米面窝窝头。菜经常是大白菜炖土豆。极少肉菜。我现在都怀疑自己,那时候的日子自己觉不觉的苦呢?好像没有印象了。那时候,一心扑在学习上,总想着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考一个好大学。也就忘记了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这个情节,我在当了老师,讲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家里苫草房。我家的房子是草房子。那一年正好赶上换房草。家里请了许多人来帮工。那天,就没有准备大米饭,而是准备了许多面包。那种老式的面包。在锅里热一下,热气腾腾的,软乎乎的,咬上一口,嘴里都是面香味儿。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过去了几十年,我的味觉记忆里还有这一次面包的味道。以至于,现在吃到面包的时候,总会想起来。以至于,我对面包情有独钟,总是喜欢吃面包。
后来,初三的时候,我去学校住宿。也是自己带米,学校负责蒸饭。我拿着饭盒儿来到水井边上,好几个同学都在淘米。我也凑过去,手压水井里的水,洗洗带来的黄豆粒,装进饭盒,上边放进去一些高粱米。连菜带饭都有了。偶尔,母亲用自己家里的大酱给我炸一些肉末酱。等到吃饭的时候,没有别的菜,就只吃肉酱。带来的肉酱的香味儿不一会儿就吸引来一群狼——我的同学们,三下五除二一罐头瓶子的酱就没有了。当然,我也去吃别的人的。互相帮助一下。
关于粮食要不要节约,我看时代不同了,没有必要强调了。
能节约就节约吧!只要不是故意浪费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