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河北省沙河市蝉房中学的郑平芳,非常感谢基金会给我的这次机会,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谈我留在乡村学校的一些想法吧!
从1996年师范毕业到现在,我在这山区学校,一待就是25年,期间有两次调往的机会,我都放弃了。曾经我以为这就是我的老家,这就是我的归宿,何必还要再调工作呢。可是随着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儿女们也纷纷走出了大山外出求学!我在这里仿佛成了孤家寡人一般,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思索着,我为什么还要坚守在这里,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我手上送走,我接触到的学生们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
刚刚接手的这个班级中,有四名建档立卡户,两名低保户,还有三个残疾儿童。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打心里觉得心酸,这些孩子们哪有机会到大山外面的城市里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啊?
如果我也离开了大山抛弃了他们,那他们的世界不就更多了一份灰暗吗?我永远也忘不了刚开学时家长们的那番话“郑老师啊,您能教我们孩子三年吗?我们听说您也要调走,是真的吗?”“留下来吧!孩子们都说你教的好!”
看着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陪着孩子们一起遨游于数学的海洋之中,在课上我们是师生,在课下我们是朋友,我请孩子们吃我亲手做的饭菜,我跟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过生日,在我眼里他们不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们吗?
看着眼前这些留守儿童,问题学生,我怎忍心拂袖而去?我想这就是我留下的意义。
山区的环境的确艰苦,各种设施远比不上城里。因此年轻老师来了一批又一批,又走了一批又一批。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承受这份苦,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在这样的一个闭塞的环境里自己难以成长起来吧!
这几年伴随着各种学习与培训,我自己也算是终有所获,获得了国际级示范课和河北省优质课奖项,被评为了沙河市骨干教师。但我深知“独行快,众行远”。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好的老师。
于是我利用自己在教务处工作的职务之便,把影响、带动、培养我校老师向优秀教师靠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赛课磨课”“青蓝工程”等各项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外,我还充分利用课题的推动作用来帮助年轻老师们迅速成长,从2014年以来我先后主持参与了五项省市级课题,用课题研究来带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到目前为止,我校有八名老师已成长为沙河市各科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
山里的孩子们需要好老师,山里的老师们更需要有人带他们成长,所以我觉得我必须留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