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那到底该怎么修?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给了我们答案。
人生四种修炼方式:
入则孝:与父母一起修炼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天,长大了却渐行渐远,觉得他们身上有太多我们不喜欢,甚至看不惯的东西。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跟父母有关。他们对我们的忽视、批评、打击,都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因为感受不到爱,觉得自己不够好,让我们不断的去向他人索求爱,在相同的人生模式中出不来。
从小被灌输孝顺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我也简单的以为给他们买点东西,在生活上尽量去照顾他们,这就是孝顺。
做到孝比较容易,做到顺就很难。当我们长大以后,觉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父母却在逐渐的老去。嫌弃他们没文化,没见过世面,嫌弃他们唠叨,讨厌他们什么都想控制。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对他们的反感、逃离,甚至怨恨都是我们的修炼场。
出则悌:与他人一起修炼
每个人都活在关系里,无可避免的,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相处的模式里,就藏着我们的性格。
比如, 我以前习惯用讨好的方式去跟人相处,在乎别人的眼光。那我就需要在每一次被忽视,被拒绝,被看不起的眼光中去修炼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情绪感受的根源,用爱去疗愈。
谨而信:用事情修炼
王阳明说:在事上磨练。我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来帮助你修炼自己的。
特别是那些我们认为的坏事,不被我们接纳的事情。
如果生活中全是岁月静好,没有什么挫折和困难,你会发现想去学东西都很慢。只有当你正在经历的事情特别难的时侯,就是修炼你的内在接纳力和学习力最好最快的时候。
泛爱众而亲仁:修炼自己的心灵
好喜欢这句话:泛爱众而亲仁。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对万事万物的爱,当你带着爱去经历这一切,自然会觉得全是美好和感动。
爱满才能溢出,我们真正需要修炼的,首先是对自己的爱。只有拥有了爱自己的能力,才能自己成为爱,进而去传播爱。
带着爱去看众生,没有分别心,所有的人事物都没有好坏之分,就是修炼我们的仁爱之心。
与其追逐名利,外表的光鲜亮丽,不如修炼我们强大的内心,修炼自己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