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作者: 澂园文霞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04:58 被阅读0次

摘录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力透纸背不是把墨都洇到后面,而是那个线条放在那就像一个活的东西,能留到那儿。

“纯乎内美”是从一种痕迹里面看到中国画的含蓄、力量、蕴藉,这些词和中国诗人联络紧密一些,要求一个人淳朴自然,不追求巧,而求质朴,然后把它上升到一种社会人文高度。

你着意去打造或创造一种风格,已经脱离了中国人强调的笔墨自然。好多时候是渐变,一点一点往里加,加得自然,中国最高级的东西就是含蓄而不露锋芒,强调含蓄的美。”

颜体和柳体的区别在于互用,颜体写一个笔画时是下一个笔画的准备,但柳体和这一比就差多了,柳体是颜体和欧体的结合,非常俊美,但适合一个字一个字的,呼应不多,学了柳体不学颜体的话你很难把笔和笔之间意境连络起来;欧体是北碑的一种演化,但欧体写久了它的对比不够,它均匀,导致欧体会成为馆阁体;赵体有好几层的特点,他把王羲之平常化,因为王羲之接近自然,赵孟頫由于要写碑,就把王羲之规律化,一个字一个字的干蹦,但不像董其昌说的赵体俗书,赵的手札也是非常精彩的,它是因为不同的表达。

颜体和柳体的区别在于互用,颜体写一个笔画时是下一个笔画的准备,但柳体和这一比就差多了,柳体是颜体和欧体的结合,非常俊美,但适合一个字一个字的,呼应不多,学了柳体不学颜体的话你很难把笔和笔之间意境连络起来;欧体是北碑的一种演化,但欧体写久了它的对比不够,它均匀,导致欧体会成为馆阁体;赵体有好几层的特点,他把王羲之平常化,因为王羲之接近自然,赵孟頫由于要写碑,就把王羲之规律化,一个字一个字的干蹦,但不像董其昌说的赵体俗书,赵的手札也是非常精彩的,它是因为不同的表达。

如果不读书,画画很容易就到死胡同里。其实很简单,但也很丰富,画家就是几个事:读书,写作,练字,画画。

实践体悟最终达到一种人文传递。你只有把方法练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才会带来更多的人文气息,所谓造型、特点、经营位置还有水墨变化的灵动性,都会在书写过程中出现。

最终的这种艺术感动是从自然中得来的,从自然中体验之后经过自己的笔墨进行总结,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并且能长久。

一个画家一生要追求真善美!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相关文章

  • 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摘录 力透纸背不是把墨都洇到后面,而是那个线条放在那就像一个活的东西,能留到那儿。 “纯乎内美”是从一种痕迹里面看...

  • 与古人对话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你没离开过波士顿,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

  • 与古人对话

    我把临写古代的经典法帖(也叫法书)看作是与古人对话。每次买到一个新的碑帖,我都很高兴的揣摩再三,就像看小说一...

  • 与古人对话

    走进博物馆,了解一段历史,与古人对话。 一直以来,都觉得文物是有温度的,陈列在展厅里的那一件件,都...

  • 活着,就是一种与生命的对话

    1、深度对话 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 写作是与读者的对话 讲课是与听者的对话 2、宽度对话 恋...

  • 临帖——与古人对话

    与李斯、赵高神交 与西晋对话 与米芾请教

  • 清明与古人对话

    掐指一算临习简牍约莫3年多了,令人汗颜的是,至今没有能够称之为作品的墨迹可以展示。是天资缺乏还是功夫不到,暂且...

  • 与古人对话9.9

    古人总喜欢借物、借景抒发自己的心情或苦闷 ,或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如苏轼“谁道年老无再少?门前溪水复西流,...

  • 与古人对话(二)

    昨天写的《与古人对话》,只写了一半,便被嫂子叫出去看日落了,匆匆收笔,却又觉得想写的东西还未写完,今日续写...

  • 于无声处静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个人活动,非常孤独,是一个人在与历史对话、与古人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现在社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申晓国:与古人深度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u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