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岗位中如何立足?前提是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之后才可能谈到好的一个人际关系。
所以要从几个层面来考虑一下。
首先有可能到了单位之后安排的岗位并不是自己擅长的,该怎么办?是申请换岗还是继续干下去呢?你所认为的不合适是真的不合适?还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不合适?
这个时候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还是其他权威的意见?其实存在一个比较好的标准:看一下这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在两年内能不能脱离本单位而变现?
能变现的,那就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打造的核心能力,而不是那些看似特别高大上、好听、好看的的能力。
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就不要谈什么爱好特长,先把事情做好、先把自己喂饱。
其实一般工作熟悉半年之后基本都可以上手,岗位的高度是由每个人的创造力决定的。而注意力是创造力的养料。如何在这个注意力被极大分散的年代,保持注意力的专注和高度的聚焦,是核心竞争力。
想想看:在很多app的设计中引入了荷尔蒙劫持的概念,就是为了让我们上瘾。导致现代人的注意力只有8~9秒。所以哪怕我们的注意力能保持20分钟-30分钟,都将使我们在竞争中胜出。
在这个终身学习者遍地都是的年代,我们真的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我们学到的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赚钱和在工作中更好的立足吗?
这就不得不问一下自己如何过一个减法的学习生活?如何不贪心?如何在遍地都是食物的时候忍住吃的欲望?
现在这个社会是营养太多、食物太多而不是匮乏。所以我们应该极度挑剔,应该只学那种被时间和现实检验过的知识。当然最现实的学习就是按照自己所处的层次来学习,怎么判断自己的层次?我想根据收入来判断,是比较客观的。否则人生而平等,那有什么层次可言呢?
当我们度过生存的困境以后,才可能对自己的特长有意识的刻意训练。我们是不是有目标?是不是有一个让自己感觉到时刻需要奋斗,需要每天都进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才是我们能够不断在职业中成长的根本动力所在。自我满足是职业的天花板。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跟大家越来越像,那说明在退步,只有在行业内苦练,在细节中死扣,成为本行业细分领域的高手,才是阳光大道。
我们是否能够为别人提供支撑,是否能够辅助成就别人、成就事业?
在工作中只要有价值就不会被淘汰,想一想那些被辞退的:就像那个加油站的36岁员工,迷茫的说不知道被辞退之后还能做什么,多可悲啊…...这样的生命是可悲的,是自己造成的。
最后我要想表述的是:不要被人际关系所牵绊,在人际关系背后是一一次次的挑选和被挑选,当我们能够给别人带来利益的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值得被合作的个体,我们就进入了人际关系的核心圈,如果我们没什么能力,那自然属于那种边边角角的小喽罗。
这个议题的回答是自己要有工作中的:资格、资历、资源。当然以上讨论都建立在:工作中能做到真诚、认真、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