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北京比武,见到天津宋门的师叔,师叔说了一句话,单求气,为气所滞,单求力,为力所拘!在当时,很多人问,力与劲的分别,很多人回答,回答的是高深莫测!
我今天尽量的把力量,内气,内劲,筋骨等等关于内功的概念梳理清楚给大家!
最初武术,在我自己没入门之前,大家主要认为,武术根本是内气,也有人怀疑过,但是,内气论的观点是占上风的,我记得有篇文章,最后把内气归纳为混元之气!那个时候,他说的其实是硬气功!
然后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提浑圆,包括王安平的浑圆功,冯志强的混元太极,其实,我的师父之一的陈太平先生在内部也曾总结训练体系,想过要命名为浑圆什么体系!那个时候,我内心比较反对师父把自己的体系称为浑圆,已经有那么浑圆了,何必再参呼呢?几年后,我写一篇文章,提出古代的浑圆,是天然生成极完美的圆球体,具有极灵敏的特征!
今天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硬气功也要用浑圆的概念?说白了,说不清!既然说不清,就不解释了,拿个概念出来,你自己体会!
武术的理论认识,可能大家印象是因循守旧,实际上就我自己通过杂志,通过网络的感受,其实是不断前进的,后来因为实战失利,内气学说得到了根本的质疑,然后,大家认为,真传是筋骨,这肯定是一种进步,可是,这是一个局部的进步,因为武术理论被支离化,碎片化!
什么是浑圆?武术的所谓内功是什么?其实,不是内气,不是筋骨!真正的浑圆,真正的内功,是一个整体性的,内气,筋骨都是不同角度下的去看内功,得到的结果!就好比瞎子摸象那个寓言里,几个瞎子所摸到的大象的不同部位!
筋骨之说,追本溯源,现在我知道的是从薛颠开始,他为了解释武术的功力,借助易筋经理论,构筑了筋骨学说!然后易筋经并不是只有筋骨,在筋骨之前,单纯从内功角度说,还有内气,还有膜论!也就是用内气腾膜,然后才是易筋,易骨,洗髓!膜,这个说法,首先还是从故事说起,平江不肖生著作的《霍元甲大刀王五侠义英雄传》里面讲,霍元甲生病,请西医看病,结果注射针剂的时候,发现针很难刺进肌肉,医生发现他的皮与肉之间,有一层坚韧的膜,这又引起祖师爷郭云深的故事,说有人练分筋错骨手,点到人就死,后来他去挑战郭云深,被郭云深崩拳打飞,但是,他感觉自己碰到了郭云深身上,于是,三天后去看郭云深死没有死,结果一看,郭云深好好的,就跟郭解释了原委,于是二个人决定再比一次,动上手,他再次被郭云深打飞,但是他也很确定郭云深被他击中,必死无疑!结果又三天去看,郭云深还是没事,于是,再打,还是没事,他就跟郭云深一起研究,发现郭云深身体内有一层膜,一发力筋膜鼓荡,拳劲打不进去……
故事就是故事,不能够完全当做确定无疑的真实,但是,这个膜,和练膜的功夫是存在的,我跟上海的一位公安干部有过交流,他说自己是某拳传人,我说我也练过一点,他直接就伸手摸我的胸口剑突软骨,摸过之后很开心的抓住我的手去摸他胸口的软骨,然后让我摸他的肋骨缝!他的肋骨,已经摸不到肋骨缝……!这位哥哥其实是某拳的正经传人,很得师父的看重,但是,他自认为自己不够用功,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打得动的!
其实,我练的另外一种易筋经,也是一练,就感觉自己胸口软骨变大!而现在所谓的一些抻筋拔骨的训练,实际上如果人不是在合适的年龄,或者有内气的底子,火候大了,自然后果就是抻伤自己!
所以,实际上现在我才明白,当年杂志上辩论,那些人说的浑圆之气,指的就是包括结构,内气,腾膜,然后易筋,易骨,洗髓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功夫!
风云生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