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装”,和“装”有关的词汇也是甚多的,如春装、化装、包装、装病、假装……不胜枚举,“装”已经成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组词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装”的学问中,最能影响一个人精神的,莫过于人心中的“装”。
记得在上小学时,上课铃响后老师还没有到教室,大家依然在交头接耳的互相说悄悄话,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老师来了,瞬间整个班级也就安静下来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直到工作的多年以后,身边类似的人和事总会出现。渐渐的我发现“装”也是有学问的。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做错事,因担心受到责罚,就佯装着大声哭泣,结果还真有用,母亲一边抱着我一边安慰着我,其实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可以逃避责罚的。中学时,有时老师在课堂上讲完课,就会询问大家都学会了吗,这时我都会说“学会了”,其实自己清楚这样做只是不想让自己出丑。工作后,感觉自己喜欢了一个女生,总觉得以后非她不娶,事实上对方并没有那么喜欢你,甚至可能是讨厌你,可你总是在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让对方喜欢你。其实自己晓得这样做只是因为自己不甘心或者害怕失去。不自觉间“装”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帮我逃避惩罚、掩盖错误、甚至是自我欺骗。
学会“装”也是挺难的一件事,一方面你要欺骗对方,让对方相信你说的话或者做的事是真的,另一方面你也要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是真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当时想要的目的。“装”和欺骗雷同,但又弱于欺骗,欺骗更多的属于从别人那里获得好处,“装”则更多的是掩盖自己的不足或者自欺欺人。 “装起来真像”也就成了“装”的一种追求和目标。然而生活是真实的,所有的“装”最终也都会被检验。
从大学毕业时候起,生活已没有在学校时的稳定,工作也多有变动,从人际交往到学习能力都比在学校时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的“装”也开始变得更肆无忌惮了,有时候感情竟也被牵扯其中。7年的时间里,工作换了六份,当每次换工作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先做着、等等看,内心真正喜欢什么,也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而在感情中被对方欺骗,也总感觉和自己的“装”有着莫大的联系。当“装”过之后总有一种让我感觉自责,感觉空虚的东西,即便是有过短暂的快感,但终究是让我陷入精神的灰暗,如果放任自流,“他”就会把我从真实的世界中抹去。
我不想再“装”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愈发懂得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能真正懂得自己的人,真实的活着就是人生幸福生活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