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了。对于四川以外的人来说,就是四川又地震了。
据说,在四川西部,盆地与山脉的交汇处,有一条长达500公里的“龙门山大断裂”。长年被比它高一阶的青藏高原拉扯、扭曲和撕裂着,当岩石不能承受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就引发了地震。
2017年8月12日,看到了一篇微信文章《写给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女友:亲爱的,对不起,我要去跟别人结婚了》。
文章的主人公,在2011年5月11日,汶川地震的前一晚,于上海黄浦江边送别女友。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永别。她的女友及其父母弟弟均死于汶川地震中,尸骨未存。
震后七年,他一直单身。虽然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但依然对女友一往情深,难以忘情。有些人不解内情,以为他过于挑剔;而知情人,却只能欲言又止。
两年前,他开始相亲,来者不拒。遇到差不多的,马上确定关系,希望从此忘掉前情,彻底开始崭新的生活。
可是,他依然爱去川菜馆,给新女友拿前女友的衣服尺码,看她喜欢的恐怖片。前女友的一切,他如数家珍,刻骨铭心。
结果可想而知,他在恋情上心不在焉,走肾不走心。新女友知道了他的过往,更是退避三舍,不想与死去的人争永恒。
他又回到了过去,把前女友照片摆在床头,蘸着回忆过日子。他买下了他们曾一起租住的房子,夜晚会留下一盏小灯,为她指明回家的路。
他一想到爱干净的前女友,死后竟被埋在肮脏的废墟下,就无法忍受,心不停绞痛。其实,震后他去过现场,用双手猛挖到十指出血,但一无所得。
大家让他接受现实,他表面说好,但心里却觉得她没有死,只是跟他开了个玩笑。看到一位马航遇难者家属,仍在疯狂的用微博和丈夫对话,他完全理解且感同身受。
震后已经九年零三个月了,他仍然时常在梦中听到前女友绝望的呼喊,醒来已是泪眼滂沱。九年来,惨痛的记忆之海仍然澎湃汹涌,未见退潮。在他心中,也许此生关于她的记忆,永远无法停息了。
九寨沟发生地震时,他正在上海家中。当时,他扔下碗筷,冲出家门,一直跑了出去。他觉得,如果一直跑,似乎可以跑到九年前的那个时刻,那个地震前夜。如果抱紧她,留下她,他的人生就会圆满。
可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
时至今日,做为家里的独子,在祖父病逝之前,他在病床前许下承诺,38岁前完婚,今年他已经37岁了。
文中他谈到了结婚对象,他说,我会尊重她,也许会爱她,也许不会爱她,但不会把她当成你,而是真正开始新生活。
也许有人说,正因为恋人离世,所以爱情才会永恒。如果他们结婚了,在现实中被柴米油盐纠缠,爱也会消逝。
也许吧。
没想到,在大多数人都怀疑爱情的今天,还能有人如此深情,不管是否属实,不管是否有作秀的成分,权当是真的吧,也可以给不相信真情的人们一点希望,一丝慰藉。
看到这个故事,我想起美国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的男主角,他对亡妻念念不忘,相信随着妻子的离世,他此生的爱也走到了尽头。还好,后来电影的男主又找到了所爱,准备开始一段新生活了。
希望上文中的男主人公,也能如愿。
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人们在遇到生命中的重大变故时,要历经多年,才能从变故中清醒,直面现实。虽然,每个人的反映都有些许差异,但悲伤痛苦失望纠结,这些感受大概没什么不同吧。
在经历了这些后,痛苦仍绵延不绝,好像无论怎么努力,都抛不开,甩不掉。那些离去的人,那些过往的事,那些遗憾伤感,那些未践的誓言,都时常困扰着未亡人。
文章中和电影中的主人公,最后都算是摆脱了过往,迈向了未来。所以,痛苦不论持续多久,终有尽头,不会永远痛苦下去。其实,那个悲伤的终点就在不远处。
1969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库伯勒‧罗丝出版了《论临终与死亡》一书。在书中,她描述了人们对待不幸和灾难发生时,要经历的五个独立的阶段,被称为“库伯勒‧罗丝模型”,也被称作“悲伤的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并非凭空而来。罗丝观察了大量的绝症患者后,发现并得出了这个结论,她是探讨死亡与临终经验的权威,无数人面对死亡时,从她身上得到了安慰和理解,所以她也被人称为“生死大师”。
在大量的美剧中,无论是罪案剧,还是言情剧,无论是面对死亡,还是失恋失婚,罗丝模型都被频频提到。
第一阶段否认: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觉得大概是哪里搞错了。
第二阶段愤怒:我为什么这么倒霉,这一切太不公平。
第三阶段妥协:只要让我活着(只要让他/她回到我身边),让我做什么都行。
第四阶段绝望:既然一切都不能挽回,都于事无补了,再努力也没用。
第五阶段接受:好吧!既然我已经没法改变这件事了,就好好面对吧。
当巨大的不幸和变故来临时,我们的情感波动大致如此。了解这五个阶段,就明白了身处绝境、失去依赖感的人是怎样一种心路历程。
库伯勒‧罗丝把该模型应用到所有灾难性的个人损失上,如:工作、收入、自由,也包括家人的逝去,失恋和离婚。她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的阶段,但她认为至少会经历其中的两个阶段。
在生活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是感情失意、事业受挫或是亲人离去,在这些情景中,我们都会经历悲伤的若干阶段。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在东野圭吾的小说《幻夜》中,详细描写了震后的惨状。
受灾的人衣衫不整的站在街上,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房子被震后的火灾烧成废墟。他们对消防人员大声喊叫,声泪俱下,抱怨他们动作太慢,延误了救火的时机。
在体育馆里,幸存者和遇难者的遗体共处一室。食品配给不足,孩子们饿得大哭。晚上没有取暖设备,只能裹紧衣服,在瑟瑟发抖中渡过漫漫长夜。人们怨天怨地,怨命运不公。
火葬场不开炉,致使死去的人慢慢腐烂,而不能火化。来认领尸体的亲人,需要把尸体运到其他地方,才能替他们完成人生的最后一程。
高速公路在地震中损坏,交通瘫痪,想走的人要绕道才能离开。
街上的店铺被哄抢一空,连居民的冰箱都被人洗劫了。大家为了活下去,都泯灭了人性,不择手段。
人们悲伤愤怒,痛苦不堪。如果是人祸,还可以骂骂那些人,但天灾来了,抱怨有什么用呢?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无力挣扎,只能带着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现实,悲伤的活下去。
在经过悲伤的某些阶段后,生活才会最终回复正轨。有些人,在煎熬中度日如年,但这丝毫不能减少痛苦,因为痛苦有着它固有的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才会慢慢逝去。
当人们遇到灾难和死亡时,情感受到的震动和冲出是最大的,那遇到感情失败呢?
据说,由于大脑构造不同,造成了“女人更感性,男人更理性”的问题,所以在感情中无法自拔,寻死觅活的,以女人居多。但罗丝模型却适用于所有人,不分性别。
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有一段男主角讲授的心理学课程,提到被剥夺了依赖感的人(在剧中就是指失恋),在直面现实前,情绪会经历的五个阶段,那就是罗丝模型。
在美剧《老友记》中,剧中男主钱德失恋后,他的好友乔伊也总结了失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穿着舒服的运动裤窝在家里,百无聊赖,什么情绪也没有;第二阶段是喝个烂醉,然后去看脱衣舞;第三阶段是重新燃起对其他女人的兴趣。
不管过程怎么样,也不管是“罗丝的五个阶段”还是“乔伊的三个阶段”,都在告诉我们,痛苦终有尽头,再悲伤难过,到最后都会清醒的面对现实。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当罗子君遭遇丈夫背叛后,在情感上的表现,也体现了罗丝模型中的几个阶段。
最初的否认自不必说,在事实已经完全清楚的情况下,还在自欺欺人,让旁观者无言以对,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不太厚道,但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是如此。
当她已经确认自己被抛弃了,却仍存有一丝希望,期待丈夫回心转意。最后,一切都已经不能挽回,在经历愤怒、消沉后,她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半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失恋是一种病》,写了一位洋人女孩失恋后的难过悲伤。当时,我就知道罗丝模型,但对于那几个阶段就只有模糊的记忆。所以,当看到她矛盾又反复且不停变化的情绪时,我总想找到这方面的理论依据。
当我回过头去对照罗丝模型和她的表现,发现她的情感曲线与那五个阶段完全吻合。在遭遇失恋的重创后,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重拾自我,看看罗丝模型,你就会有答案。
在失恋初期,她相当愤怒,哭闹自不会少。她一再强调五年的恋情,这么久的感情,又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世事风雨,难道就抵不过才认识一两个月的人吗?
有时,感情这东西与时间长短毫无关系,她不相信并不会改变事实。
之后,她愤怒异常,对前男友拳脚相向,但内心里却并未放弃期待,她还在等他回心转意。即使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前任与新欢幸福欢乐的照片后,她仍没死心。
在种种试探和手段全部失效后,知道大势已去,她进入了一段消沉期。这期间,她茶饭不思,强打着精神来上班,一个月瘦了10几斤。只要一提起感情话题,她就情绪低落,两眼含泪。
后来,她面对了现实。有时在公众场合,遇到了那对恋人,她也能平静的和朋友讲述了。前男友在分手后的极短时间内,就与新欢出国旅行,两人还搬到了一起,她虽颇受刺激,但也能控制情绪。
她看到了这两段感情的差距,她和前男友在一起四年多,才去了一次泰国。而且,他们一直也没有同居。
有一天,她又看了一次新恋人的照片后,悠悠的说了一句:“原来我不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呀。”之后,她就把过去翻页了,真正的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分手八个月了,她又长胖了。前几天,她调侃的说,想回到失恋的那段时间,可以一下子瘦10几斤。现在,谈起失恋,她可以当作玩笑,像是在谈别人的事,看来她基本痊愈了。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各种变故。即使没有遇到地震海啸这样的大灾难,亲人的离世也无法避免。
了解悲伤的五个阶段,可以更好的调整情绪,面对可以发生的一切。
如果身边有经历痛苦的朋友,你也可以伸出援手。告诉他们悲伤终有时,只需要五个阶段,任何人都可以面对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