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
稻盛和夫
41个笔记
自序
>> 人的正确的“活法”,也就是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 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 具体来说,就是正义、公正、公平、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
推荐序 人生教科书
>> 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就是成功的理由
>> 做人的正确的准则”,就是正直、勤奋、谦虚、坚强、节制、自利利他等等,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虚伪、懒惰、傲慢、卑怯、贪婪,不能骗人,不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
序言
>>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
>> 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 有才无德就难免误入歧途
>> “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下去”。这个意思就是,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
>> 释迦牟尼谈到参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条叫“精进”。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
>> 这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 尽管此前他没有学习过上层社会专门的礼法,但在言谈举止中照样流露出高贵和威严
>> 全神贯注于一事一业,拼命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人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自然而然获得净化,形成其厚重的人格。
>> 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 那么正面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 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
第一章 实现理想
>> 心不唤物,物不至
>> 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 ,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 想要这样做,想做成这样
>> 必须亲临现场,用真诚的目光仔细地观察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贴近。这时我们才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
>> 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
>> 不管年纪多大,我们仍要诉说梦想,描绘未来光明的前景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 为什么必须确立这种哲学呢?因为在人生的各种关头,当我们迷惑、烦恼、痛苦、困顿的时候,这些原理原则就成为我们抉择和行动的判断基准
>> 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 当你彷徨时,我劝你摆脱一己的私利,选择那条“本来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勇敢地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
>> ,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 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 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松树代表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白黑两鼠表示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的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已。
>> 红龙比喻恼怒,就是“瞋”;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发泄不满,就是“痴”。佛教称这“贪、瞋、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
>> 烦恼有108种
>> 贪、瞋、痴”这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
>> 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
>> 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有如下六项:
①布施
>> ②持戒
>> ③精进
>> ④忍辱
>> 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
>> ⑤禅定
>> ⑥智慧
>>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到那时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