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雕琢人生
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
世之评价平原君,褒贬不一,四公子中,平原君略显平庸,然能并称四公子,必有其过人之处。近日读《平原君虞卿列传》有感,是非功过,好坏对错,且一分为二说。以一二事为例。
一,使女笑躄。
平原君因其使女笑躄,躄欲使其杀之,胜不以为意,士人散去大半,胜甚不解,听闻门下人道出原委,因其爱妾而贱士,遂杀妾而谢躄,后士复来。
由此可见,平原君甚无主见,因门人之言而杀妾。虽效果尚可,难掩无主见之实。
另一方面说,平原君从谏如流,能听人言。及时改正错误,勇于承担。
二,毛遂自荐。
故事无需赘述,大家耳熟能详。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由此可见,胜虽爱士,却识人武断,几因陈规旧矩错失贤人。
从另一方面,能耐心听人言,给人机会,终成合纵之事。为解邯郸之围做好铺垫。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由此可见,平原君能力尚有欠缺。不似毛遂,能言善辩,三言两语,直指要害,切中利弊。
从另一角度讲,虽才无过人之处,却能与国之危难挺身而出,为国尽忠尽力,这也是平原君过人之处。勇于担当,责无旁贷。
再者,能以此做出深刻检讨,发出“胜不敢复相士”的感慨,也是一种勇于自我批评,敢于承认错误的美德。
三,李同死战。
从这个故事中,可见平原君的后知后觉,待李同深刻解析,方知己之奢靡,国之处境。
另一方面,能从谏如流,身体力行,知错就改,狠抓落实,这种做事风格也是常人所不能及。
四,虞卿为平原君请封。
公孙龙为其指出利弊,分析虞卿投机心理,直言赵胜亲戚故。
一方面,赵胜以存邯郸而以为有功,对于加官鬻爵深以为然,对于自己所处地位不明其理。
另一方面,平原君面对直白之谏,不恼不怒,认清形势,果断收手。
五,平原君受上党。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韩献上党于赵,平原君因攻城之难,而受上党十六郡,却因此而招致秦国攻击,而后长平之战溃败,赵再无抗秦之力。
由此可见,赵胜思虑不周,着眼不远,贪图便宜。不能看出韩国的转嫁矛头的伎俩,而贪图上党诸城。最终惹火烧身,赵国惨淡。
从另一方面,赵胜的贪图便宜,并非一己私心,而是从国家层面着眼,虽结果令人唏嘘,却衷心可荐。
由以上几个故事可以看出,平原君能力不足,后知后觉,没有主见,但是能从谏如流,知错就改,为国家尽职尽责,敢于担当,不私恨,不辩驳,不失礼于士,不二心于国,位列四公子,大抵由此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