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后感,是我把这一回读了5遍以后写下的,倒不是有意这样做,只是每次读完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写笔记,等到想写的时候就忘记了,然后再读一遍,直到今天早上读了第五遍。
记得第一遍读过时想的都是那些出场的华丽衣服的名字,什么“金丝八宝攒珠簪”,“束发嵌宝资金冠”,心想这些东西研究一遍是不是过去的服装纹路基本就了解差不多了?
第二遍读过时对贾府的位置、府邸、房舍、脑海中有了相对清晰的构景;到第三遍时,故事脉络已经基本熟悉了,人物的出场次序,对白可以记个大概,不过对于该写什么,还是没有什么灵感;第四遍的时候,忽然对宝玉和黛玉的初见有了感觉,想写出来,可各种原因没有动笔。
直到今天早上起来又读了一遍,还是很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篇。
——题记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
1
红楼梦里,有兴衰,有善恶,可以在里面读到人性,看到苍生,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发现一个无与伦比的,有关青春的故事。
宝玉和黛玉,就是青春的化身。
我们笑他狂,笑她痴;我们说他傻,说她对世事无知;那么,我们又怎样评价自己的青春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青春,本就是一首明媚的词,配上忧伤的曲,明媚很短,忧伤很长。
2
当青春落入凡世,就是黛玉和宝玉给我们演绎的故事;当沧桑历尽蓦然回首,就是作者想带我们看遍的人生。
说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主线也好,说贾府的兴衰是主线也好,我所感受到的,仿佛是剥开层层的淤泥后,发现作者想给我们看的,原来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如果说前面的两回是故事的序幕,那么这一回,便是黛玉宝玉青春故事的开场。
所有的序幕,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初见”。
当为还泪而来的仙草,终于遇见了曾日夜以甘露浇灌自己的“顽石”,前世的因缘际遇,终得以今世相见,那一刻心灵的相遇,你感受到了吗?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璃璎珞,又有一根五色四套,系着一块美玉。
这就是黛玉初见宝玉时的模样。
黛玉吃一大惊,心想道:“好生奇怪,到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转念间,宝玉请安后便转身去了,再回来时,已换了冠带,越显得:
”面若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那宝玉呢?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就是他们的初见。
茫茫人海中,你有没有过这样似曾相识的一幕?
3
当多年以后,宝玉在困顿时,当黛玉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有没有,回首起这一天?
如果我们来到这世间,都是为了还曾经前世的愿;
是不是,缘尽,终散?
人生,若只如初见;
生命,若只有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