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的开篇就提到了一个关于鲲化为鹏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大意是说鲲和鹏的大,在鲲化为鹏之后,就迁向南冥,开始这只鹏的超越之旅。而我们也需要像这只鲲一样,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不断的去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超越认知的局限性。
紧跟这个故事之后的就是其他的人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这里主要是“蜩”和“学鸠”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它们觉得它们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冥去呢?这种的想法让我想起了陈涉的典故。陈涉本是农民,但他不甘于现状。对于瞧不起他的农民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就已经超越了认知的局限性,而上文中的“蜩”与“学鸠”正是被自己的认知局限了,所以才无法理解鲲鹏的超越,这便是物对于认知的局限性。
人也一样,同样也有人也被自己所接触的空间、所经历的时间等局限。在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冥灵,它把五百年当作春天,五百年当作秋天。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春天,八千年当作秋天,这远比人类所认知范围要广泛,可是人们至今还以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称为长寿,这不就是人们认知的局限性吗?是因为人类太过于愚蠢而分辨不出是非吗?不,而是因为人类所接触到的就仅仅是那沧海一粟,所以才会没有了物体名称的概念。
此外,人还被自己受的教育所局限。在逍遥游中还有一个关于宋人的故事。有个宋国人采购了一批帽子到越国去卖,越人的风俗是剪去长头发,身刺花纹,所以帽子对他们毫无用处。这个宋国人就被自己受的教育局限,很明显这个宋国人只知道要卖出帽子,却没有选到最合适的对象,只能是因为这个宋国人的知识储备不够,分不清楚各地习俗,以为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
总结下来,其实人认知的最大束缚其实是自己的成心。记得在1681年左右的时候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生活在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这里曾经有两种特有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颅榄树。因为大颅榄树是非常珍贵的物种,人类为了保护大颅榄树就大量的捕杀渡渡鸟,结果令渡渡鸟灭绝了,没想到大颅榄树也所剩无几了。后来人们才知道渡渡鸟会帮助大颅榄树播种。渡渡鸟灭绝的成因就是人类的成心。人类自认为自己保护了大颅榄树,但其实恰恰相反,人类破坏了生态圈,令渡渡鸟灭绝,大颅榄树也寥寥无几。
通过上面的例子,人类应该超越认知的局限性,不甘于停步,而是不断进取,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