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相心赋》篇曰:…人居六合,心相五行,欲晓一生,辩形察性…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制化在东周时的邹衍就用《五行相胜》的基本肌理解释为:人受命(演化为宇宙观)观念五行化制,建立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上。
初次看到毕利田的作品,被他画面那种微观演进下的宏观变化和生相缠肢博绕的表达方式所吸引。他的作品以五行线的自由发挥和无意识的组合构成画面形态来表达心理的结构,以追求内心世界的真实。
他大胆地引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看待物质的不灭运动,把自己的思维意识与绘画的色彩绑定在一起,以黄色(心境)、红色(情感)、白灰(理性)、黑灰(道德)、蓝绿(形象)的表达方式,将五行概说理论形象而又直观地演化为宇宙大观中的星行现象,将五行心相的学说理论借以表现在微观世界里的电子核与电子之间、宏观宇宙的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运动的五种力量。以情感(引力)、心境(生命力)、理性(斥力)、道德(斥力)、形象(引力)来和作品中的五行线特指的色彩相配应,淋漓致尽地把相生相克的两种力量(排斥与吸引)升华到精神层面,这种情感在运动中就会产生一种状态下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非精神所能控制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意境(心境)。这种意境在理论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真理和现行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和情感结构的恒定与幻定(相生相克)。并呈现出一幅与现实对应的心灵姿态,在这种姿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的心灵在与命运的“相乘相侮”进行着怎样的顽强抗争与征服,从而形成一种画面特有的张力。我们又看到在中国狂草和波洛克之间的夹缝里诞生了一个顽强的艺术之苗,并在二者之间做了一次重要的嵌接。借着这种理论他大胆地创建了自己的“五行心相画派”,这个新生画派的独特表象形式在艺术领域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期待。
这种敢于打破墨规的创新态度正是我们看好毕利田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根本原因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