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听过很多遍,纵然我现在还没有处于有亲密关系的阶段,但是读更多的书,会越来越发现,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处理的原则其实都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的关系里呈现的实行不一样。
《亲密关系》这本书,可能更多地呈现亲密关系从开始到后来的完成走向和地图,有可能遇到具体的问题,你只是知道根据书本的对照,知道自己处于那一阶段,但是具体如何实操,还是有些疑惑。
今天看了书本作者回答读者的几个问题,觉得特别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原文】
问:“我相过很多次亲,但还是找不到男朋友怎么办?”
答:“耐心。”
问:“我如何让我的老婆每天夸我一次?”
答:“放下你的期待,夸你不是妻子的责任。”
问:“好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答:“理解、接受、责任。”
问:“如果我准备改变了,但是我的伴侣拒绝和我一起成长怎么办?”
答:“你的每一次迈向成长的尝试,都不能确保你的伴侣会跟你一起走过去,因为有可能你的伴侣对于这样的改变是害怕的,那个时候你怎么办?只因为你的伴侣害怕就让自己裹足不前吗?你也可以就这样继续停留在自我牺牲中,或者呢,也可以问问自己现在怎么样做对我本人是更好的?是继续陷在泥沼里更好,还是让自己成长更好?所以迈出改变的这一步是为了自己而做的。所以,你只要这么想:我要作出对我自己更好的选择,我也希望你跟我一起,但我不会逼你。同时,你不能对他抱有希望,因为如果对别人有期望,就说明你自己并没有真正迈出那一步,你只是抬了抬脚,看他会不会跟上来。
但如果你真正为自己的情绪成熟负全部的责任,就要学会面对风险。在我经验当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两天到两周之内,关系中的另一方也会跟上来。但仍然有那百分之几的可能性,关系中的另一方会拒绝,你走你的吧,我在找个不喜欢折腾的人。所以,风险总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就只能牺牲自己。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会觉得改变是朝着这个方向,有些人觉得朝着那个方向,他迈出的那一步不是迈向成长的,而是迈向独立的。就像他们自己会说,我不在需要你了,我不承认我需要你,所以,我要往另一个方向走了,但是这么做从来都没有用,他只是想操纵另一方,这个套路是没用的。而你要迈出的这一步,不是要操作你的伴侣或是改变他,他迈出这一步应该是因为这对你自己有好处,而且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我的理解】
这个回答有点长,但其实只是一个三分钟的视频,因为觉得每句话都十分值得学习,所以一句一句敲下来。
在三个一问一答中,有2-3次都提到了在亲密关系里,要放下自己的期待。跟张德芬老师的名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有异曲同工之效,我们需要学会从内找喜悦感。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安全感、归属感,甚至是否幸福的钥匙都交到别人手里,总是有失望的时候,那样忽上忽下的情绪也不是真正的喜悦和幸福。
我们爱一个人,不是因为TA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我们愿意为这个人去放下我们的期待,不强求TA变成我们心中的模型。去理解,去接纳,才是我们爱 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而不是怀着一个经纪人要打造一个自己心中的明星那样去改变TA 。
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其他关系的处理中,我们都要学会为这段关系自己承担100%的责任,而不是一旦出现裂痕,就马上找对方的毛病。
也如中国的老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哪怕是在成长这件事上,我们只需要忠诚于自己,确保这件事是对自己,对我们有好处的,那就可以去做,而不是做一个样子,只是换一种方式去操纵对方。
我们管好自己已经是不容易,还需要腾出手来管别人,终究会是失败的吧。
【我的践行】
把这样的处理原则也可以放在和父母的相处上,随着年岁的增大,父母一定会有一些思维和自己不一致,我们只要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处理问题就好了,放下自己的期待心,去理解他们的思维,去接纳他们的“小孩子”行径,大家就是最大孝顺了。
和昨天的《创始人》中一段也很相似,如何与上级沟通中,自己承担起于领导沟通的全部责任,用心观察上级的关注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思维里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