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很“盲碌”的那一类人吗?

你是很“盲碌”的那一类人吗?

作者: fengtasy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0:47 被阅读30次

    我感觉,我曾经就是。

    这是在读了吴伯凡老师专栏一期节目《学习的目的不是存储》后的自我反省。

    吴伯凡老师先是讲了《稀缺》书中的一个案例故事,对案例主人公的描述可谓十分细致,但这些细致的描述让我寒毛直竖。因为,故事主人公凯西的很多行为,跟在时间长河里的那个我,有那么多相似之处。虽然,现在的我已经跟十年前,五年前,甚至一年前的那个我,都已经十分不同,但想想凯西的种种低效努力和盲目挫败,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么无奈。

    比如,“凯西总是最大限度地压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极度忙碌的状态,甚至刷牙、洗脸、上厕所都让她产生一种愧疚。她习惯吃快餐,脏衣服随手乱扔,认为与别人的交流都是浪费时间。

    再比如,“凯西一直在浪费时间:她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找东西,这些东西又找不到,她会对自己发火,认为“百事缠身,诸事不顺”。

    还比如,“紧迫感导致的“管窥效应”使凯西忽略了很多事情,比如忘记还信用卡,忘记交电费、电话费,等等,而这些忘记的事情又会给她造成无穷无尽的麻烦。她的时间安排得越紧,一个环节出岔子以后造成的麻烦就越大,以至于她的神经几乎到崩溃的地步。

    最后这一段最扎心,“凯西不但生活中丢三落四,做实验的时候也不停出错 —— 谁都知道她很想变得优秀,但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办事拖沓、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平庸。

    明明那么想变得优秀,却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不知反省,永远只在原地踏步。

    想获得好的认知,我们除了要摄取初级的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加工体系的完善,而不是简单囤货式地摄入大量东西。

    形成真正的认知就要建立一套认知的加工体系,然后用你摄入的大量材料,按照确定的流程去完成这个加工,最终形成认知产品 ——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凯西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学习不是为了存储。我们认知的过程,除了学习初级知识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功能:

    - 复杂的加工体系,复杂、准确又简洁的搜索体系;

    - 通过快速调用已有的认知储备,实现网络化连接,形成认知增量来应对眼前的事态和处境。

    “盲碌”,就是我对一种简单地只为摄取存储更多知识,而没有进行加工的盲目却又显得很忙碌的状态。在我看来,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其实很可怜(因为我非常可怜曾经的自己)。

    现在我的人生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挑战区阶段。在这个两年阶段里,我该何去何从,其实我已从吴伯凡老师的智慧中得到了答案。

    我的行动:

    在学习中,不断回顾知识要点,为自己在Evernote中建立起一个搜索体系;

    在工作中,不断应用、验证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以形成认知增量。

    你,今天还很“盲碌”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很“盲碌”的那一类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o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