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的女神推荐给了我这套书,说有可能我不会喜欢,但她觉得这是她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其实我一直很少将时间用在读小说上,除非是一些经典小说,果真在半年后的今天,我因为听到万维钢老师的讲解,才下决心买了这套书籍。小说总共分为四本,讲的是两位出生在那不勒斯的女性,作为朋友,一生的故事。她们一个叫埃莱娜,也就是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写的那个“我”;另一个叫莉拉。埃莱娜和莉拉,代表知识分子的两种生活路线。
第一本是《我的天才女友》,说实话,如果没有万维钢老师另外角度的解读,这本书就其自身而言,应该是被夸大了。于我而言并没有疯传的效果那么好,整本读完之后没有受到什么启发,也没有触动内心的地方,以前读《追风筝的少年》,被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语言的表达深深打动,有时候还心潮澎湃,对里面的人物或场景久久挥之不去。这本书这些都没有,两位主人公的成长阶段也没有太过特殊的地方,看完之后我都觉得万维钢老师把莉拉给美化了。
如果说这本书读完后对我有什么意义,从作品角度来说,我觉得意义不大,但是从莉拉对学习,对每件事情上都有着超人的天赋,这上面倒是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两位天才女友,她们是我大学时期的校友。一个当时在学校里自己写了很多小说,另一个文笔非常清新,从不拖泥带水,那种对生活对生命的原始领悟深深吸引了我。我感觉自己就是这本小说中的埃莱娜,在学习上总是要用尽全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她们两个好像自带文学禀赋,读她们的文字总是让你心悦诚服,自叹不如。那时候她们很少在学校公开场合露面,但我们都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想起那些青葱岁月,我们在文字里的畅游时光,短暂而永恒。
后来一个女同学离开杭州回了老家,现在从事会计的工作,也很少再拿起笔来写东西了,我甚感惋惜。我的记忆停在了有一次我从深圳回来,这个女同学拿出了一篇她投稿当地媒体的文稿,那股清新的熟悉的味道又扑面而来。
另一个女同学留在杭州,大部分时间在家里陪读,也很少动笔了。有一段时间她的工作和写公号、会议有关,还来找过我,请我帮她润一下笔,当时的我觉得受之有愧,只好从自己的角度给了一些意见。我问她现在还写小说吗?她说学校毕业后就不写了。后来我看她朋友圈发了一则信息,是她女儿学校的家长投稿获得了一等奖。这个荣誉名副其实。
她们两个人的经历和莉拉的非常相似,莉拉在读完小学后就不读书了,但是她自学了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并且教会了埃莱娜如何掌握这些语言,以致埃莱娜的拉丁语在学校获得了九分。莉拉也是学校借书最多的一人,她用父亲、母亲、哥哥的名义去借书,埃莱娜排在了第五位。就这么一位天才女友,后来嫁给了那不勒斯的一个卖猪肉的男人,后来她再也不读书了。莉拉有天才级的才华,但是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就像我的两个天才级女友,她们自己也许认为这没什么,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很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