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 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九)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 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九)

作者: 书画名家作品价值品鉴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6:50 被阅读0次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 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九)

五七一 《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都是一气呵成之作,使后世的许多学书者以为书法创作只需像三位大师一样信手写来,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不必作诗一样“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其实,考究历史,这三位大师一气呵成的经典之作只各有一件。说明一气呵成而成经典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五七二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反映出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的出现,从主观方面而言,三大师都是史上罕有其匹的天才,但是,就算你是三大师一样的天才甚至是超越他们的天才,提笔就写也未必能出经典之作。王羲之洗笔砚染黑水池之说过于夸张。写字人每天只洗一次笔砚,一天到晚洗就不是练字而是玩水。天然水池里的是活水,水池有自净功能,隔三差五下雨。后人编这个故事无非是告诫后学,天才也得勤奋。

五七三 皇家的各种建筑、设计等以气势宏大、场景开阔、色彩鲜艳、整齐划一的特征,显示皇家雄壮、威严、至高无上、无所不能之气势,形成辨识标志非常鲜明的“皇家美学”,其目的是使受众产生庄严感、钦佩感甚至敬畏感。《兰亭集序》的笔法千变万化,但结体较为端庄,布局较为齐整,字法和章法上有较多的“皇家美学”特征,符合李皇帝的审美趣味。

五七四 李世民钦定《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意义非常深远但历史影响却徒有虚名。后世书家大多声称以“二王”为正宗,实际上与李世民指引的方向背道而驰,笔法趋于单调,字法、章法和墨法求变者却代有人出。

五七五 郑板桥书法“似乱石铺路”,实因不知笔法之变为本,唯以字法和章法之变求出路。清代文人袁枚说:“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康有为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黄宾虹说:“扬州八怪,略知古人皮毛。”当代怪书、丑书、乱书、射书之类盛行,无非如此,并且一蟹不如一蟹而已。

五七六 苏东坡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诗文字画那点事,被这四人干完了,后人没啥可干了。颜真卿学王義之,不是发展了王羲之的笔法,而是简化,成名作《多宝塔》是楷书规范化的里程碑。苏东坡认为颜真卿书法是顶峰后人已不能超越也不用超越。他的书法学颜真卿沿着简化笔法而字法、章法独特的方向发展 。

五七七 夏与参先生说:“美院教书法的老教授都要求每个学生临写《多宝塔》。这是楷书规范化的里程碑。”临罢《多宝塔》,我对夏与参先生说:“我感觉《多宝塔》嫰,笔法单一。”夏与参先生说:“颜真卿写《多宝塔》时四十岁,你写了十多年魏碑,当然觉得嫩。你将来遍临各家,其实到宋四家就可以了。宋四家以下,你应关注黄宾虹、马一浮、谢无量,其他的对你来说太嫩了。《多宝塔》是楷书规范化的标志,笔法统一了,也就单一了。”那时,我四十又四。

五七八 笔法的简化的始作俑者不是颜真卿。颜真卿既是集大成者,又是承前启后的人物。笔法简化古已有之。这个趋势的产生,源于书法和汉字的纠缠。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可以艺术地表现,这是完美组合,但这又会使人疑惑:什么是汉字?什么是书法?汉字如何书写才显示出艺术性?什么时候该写汉字?什么时候该写书法?

五七九 汉字产生时是象形文字。其实世界各地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这是人的思维特征决定的,即人的思维必须以客观存在为依托。造飞机的原始想法产生于飞鸟,造火车的原始想法起于沸水能使水壶盖跳动,因此,造字时也以客观对象为参照,这就造成了象形文字。

五八〇 世界各地的文字都有一个从繁到简的演化过程,最终都成为表意文字,当代汉字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但是,不论各种文字如何演化都能找到象形的痕迹。如英文中的“room”,r,树;两个“o”,一门一窗;m,山。最早的房间就是山洞,山洞前当然有树。老子曰:“凿户牗以为室”。户,门;牗,窗;室,房间。汉字演化保留了可用书法表现而成为艺术的特征,但因不断简化,这种特征遭到削弱,这是简体字难以找到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书法家坚持以繁体字创作的原因,也是日韩书法家大多写汉字的原因。

五八一 最早的象形文字既是画又是字,书画同源意应在此。最早的字画合一天然具有艺术性,这是无疑的,这就如同先民创造出毫无实际用途的歌舞一样。爱美是人类的天生,而且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先民在大自然中寻找创造的灵感,因此,先民的创造没有不美的。

五八二 文字的作用是纪录。人类发展,生活不断丰富,对文字就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高速度的要求只需抽象描述即可,另一类对速度的要求不高但要有具象的描绘。字画开始分离。字用于适应前一类要求,画用于适应后一类要求。

五八三 字画分离后,文字继续简化。简化无非在笔划和笔法两个方面,而且可能是从简化笔划开始。草书的产生也许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其实就是以减少笔划的方式速记。这种速记因保留了笔法上的特征,仍然是书法艺术。当代速记与草书无关,更无笔法可言,没人认为是书法。

五八四 小篆的特点是大小较为规整,大多字的结构较大篆相对简化,笔法趋向统一。李斯造小篆,目的在于“书同文”,降低受众的辨识难度,提高书写效率,是文字上的进步,因保留了较多书法特征,这种文字上的进步,书法的倒退,被后人当成了书法上的进步而且目为经典。

五八五 笔法和结构的简化是一个渐进的非常漫长的过程。由于起因在于书写速度的要求,因此,书写者就会琢磨偷工简料仍可让读者辨识的书写方式,即减少笔划。后来,书写者又发现,减少笔法种类,把笔法写成一样,可以缩短学习书写的周期。早毕业早工作早赚钱。时间就是金钱。何乐不为?小篆的产生适应了时代要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 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三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re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