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戈的开学通知来的很仓促,作业的扫尾表现的很强劲。
老妈,社会实践的表格怎么填?
轰轰轰,现在知道问我了!当初在厂里,说好的消防演习第二天说不去了;说好做财务总监姐姐的跟班,也放弃了;路过最轻松的过磅,说是要好好体验一下,也就是一说……那时提醒你那么多次,充耳不闻。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以上是我的内心戏,作为普通老母亲,戏份比较足。
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或教练,是不会因现在,而追溯过去,去责怪之前如何,去懊悔当初怎样!
正确的打卡方式:聚焦现在,面向未来,如何改进?
之前围绕厂区,对流水生产线每一个环节,进行参观,讲解学习,也许当做是散步,可能印象模糊,现在可以寻找更专业的介绍,如工艺流程图。
这下厉害了,小子认真研究了工艺流程图,并结合之前参观,绘制出手稿,并做出关键点分析。
这个日常生活场景,可总结几点:
1.关注现在。很多时候,好为人师的父母总会借助这样的机会,好好说教:“当初我说什么都不听,现在后悔了吧!以后爸爸妈妈说什么,你都要听进去,我们总不会害你的。”好像此刻,孩子是loser,你是那个先知先觉的英雄。
关于经验,不是说教获得的,而是体验到的。
所以,经验是孩子自己的,掌握应对问题的方法,是他们此刻需要学习的。启发孩子善用资源,积极应对。
2.关于社会实践,是生涯中外部环境探索的重要渠道。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其关键点是:获取职业信息、拓展对职业世界的认识。
可能我们传统的实践认识形成了对职业探索形式的刻板印象。
有时候,一个快递员的知心吐槽,比写字楼正儿八经的拿着笔记本访谈,更接近职业本质。
意思是说,可以非常多的非正式的实践形式,获取到丰富多彩的职业信息。
3.社会实践,体现兴趣。同一个企业,或同一份工作,实践者的兴趣点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比如,A同学,他会听从安排,对财务工作感兴趣;B同学,他对逻辑感兴趣,对实验室工作,生产流程感兴趣;C同学,他对人感兴趣,喜欢办公室工作。
所以,自己的实践,是有主动趋向的选择。而不是父母眼里的“不听话,不积极。”
所以,不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而是“既知如此,此刻为始。”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461天,坚持跑步48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