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自信
真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一种只能深埋心底,不敢显露于外的特质吧。生活有时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真实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只能让自己无法达成目标。可这些“认为”真实吗?
有几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再见时他们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地的疲累和颓丧,他们明明是有工作有固定收入生活比大多数人过得滋润的人啊,为何他们的眼中没有了光芒只有无助?
直到今天看到半山老师的这句话,‘容不下真实的地方,肯定安放不下人的灵魂。真实,是人唯一的、最终的栖息地。’后,我才明白如医生隐晦告诉患者家属‘生活质量不高’一样,没有‘真实’这个安放灵魂的栖息地,即使世间万物尽在掌握也不可能真正达到安住。
曾认为人生就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的一种过程,无论外在如何,我常把自己调整到随时接受变化的按键上,当我感知到变化的前奏,就会立刻调整方向。
所以我从来不会按别人的想法去过自己的生活,也从来不按常理思考自己的人生。所以当选择都是自己随心做出的,那么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这是我认为的真实,也是对自己负责任。
真实还是一种最便捷的社交方式,待人以诚,倘若没有得到对等的态度,那么只是别人的功课而已,与自己无关,我只负责该做的事情。
关于平静
这几年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通过阅读、写文章让自己能待得住、更能真切得让自己静下来。其实这也得益于某yi某qing。待在书桌旁即使几天不出家门也从来不感到困扰。
相比之下,父母因为退休特别想让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不断地在大脑里编织对未来的焦虑,总认为每天的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一直在追逐不确定的外在,让全家人的心情不时地跟着他们起伏,这也让他们原有的基础病大有蔓延趋势。
因为获益于阅读带来的安宁,所以也想给父母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籍,比如《易中天中华史》(父亲喜欢与人侃大山,母亲喜欢历史,以供他们和友人作谈资)、《瓦尔登湖》(简单的生活方式教人以沉思)、《永远的小春日和之人生无悔》(89岁的英子女士开始独自生活的故事)等等。
不多,一大套和不到五本的单册,内容通俗易懂。好像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母亲还说看书还要戴眼镜太麻烦,就好像看手机不用戴眼镜似的,这些书至今仍被束之高阁,有声读物也被放在角落里落灰。
后来我明白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我不要求他人与自己同频,同时也拒绝他人的苛求。
关于自信
当我明白人生就是要走一些如黄河般蜿蜒的路才能抵达下个高度时,就不再对过往抱有执念反而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所以人生就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无论是远离还是靠近,庆幸的是我一直在路上。
好多人误解了自信,有的认为容貌姣好就是自信,有的认为洋房豪车就是自信,还有的认为家中有矿就是自信,更有甚者认为证(学历证、等级证等等)越多越自信。
不可否认的是以上确实是当下一些人的价值观,但单纯谈“自信”,我也认同半山老师的看法,“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呈现,并且义无反顾地去拥抱。这样的人,才叫真正的自信。”
这是知道自己的目标理想并有为之奋斗的能力和坚毅,这并不是简单地喊个口号自己感动自己,而是脚踏实地、踔厉奋发、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集中体现。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不多,所以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若能拥有全部的自己,那么再让这个自己去做一件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一件事该是多么美好。可惜,大部分人也做不到。这需要先真正地了解自己,问问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