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减”政策下要避免的误区、得梳理的关系——聆听厅长讲话有得

“双减”政策下要避免的误区、得梳理的关系——聆听厅长讲话有得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1-12-11 11:35 被阅读0次

    教育乃百年大计,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教育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家庭教育立法了、“双减”政策落地了,延时服务全面铺开了………教育教学涉及的上下游各方都沐浴并感受到这股教育“春风”“拂面”的舒适和惬意。

    12月8日,线上聆听了第四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授牌暨专项培训会的直播,有幸认真聆听了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在授牌仪式上结合自身教育经历,为全省教育人讲述了“双减”政策给教育教学乃至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毛厅长从误区关系这两个关键词为我们条分缕析地阐释了“双减”要避免的误区以及得梳理的关系,高屋建瓴,既有理论指导又是实操性的点拨。

    避免陷入揠苗助长化的误区

    急功近利几乎成了社会病,教育这方净土也很难幸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我们懂得的常识,一旦到自己身上就免不掉着急上火了,入局了,一次成绩就能左右(绑架)你我的情绪。其实一两次的错误真影响不了更决定不了未来的前途,孩子成长的过程本就是个试错的过程。

    正如厅长所说的: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学习科学和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的,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相信教育科学,学会做时间的朋友,以平常心态,静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再着急上慌赔上的可能就是原本还舒缓的关系,输掉的也许是本可顺溜的未来——为何不等一等,学着和时间做朋友呢?多语重心长的劝告呀!

    把握好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卖油翁的一句“无他,但手熟尔”确实绑架了不少老师和家长,于是我们就不断压榨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断的重复性刷题,以期训练孩子的手感,提高试卷上那一次次“可怜”的成绩。孩子们原本该玩儿的该休息的时间都缩水蒸发了,变成了可怜的笼中鸟。

    效果真的好吗?

    有数据显示: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各年级均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当学习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即进入疲劳期,继续增加则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白纸黑字告诉我们,适度的训练确实能练出手感、眼感和语感,但无限期的延长则会适得其反。

    真正促使学习的内驱力才是关键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向上向善、积极乐观、坚毅持久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把握好作业量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回想自己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和现在的孩子相比,真的幸福快乐许多,我们那时候有大量的时间,享受光脚丫踩在稀泥巴中的那份快乐,享受月光下满村庄撒丫子跑追赶的惬意,无作业之劳形,无分数之扰心,也没说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不照样记得挺牢固吗?

    如今太多的孩子埋没于作业量大、难度高的汪洋中,几乎没有自由时间去梳理试卷中的漏洞和知识版块里的欠缺,试问,他的构建学科知识能力从何而来?

    所以,不是作业布置的越多成绩就越好,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要求,精准设计和布置作业才更有效。

    因此,作业的数量与知识掌握并没有线性关系,盲目增加作业量,达不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

    只是,说着容易落实起来难呀!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内卷,看到别人都那么加大作业量了成绩见效了,自己也“人云亦云”了。

    且看厅长如何要求:要从作业这个“小切口”入手,做减负增效的大文章,杜绝和防止超纲拔高、机械刷题、过度重复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尝试,使作业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作业活起来。

    把握好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这个新提法在教育界已经盛行了许久,但又有几人真正能解读出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呢?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本该培养这些能力的时候,若评价体系单一化,环境创设不丰富的话,能力的养成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知识、分数、升学率只是教育的局部,不是教育的全部。领导、专家如是说。

    纸笔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复现能力、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难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眼高手低就是明证,高分低能更是教训。

    一些学生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象比较突出。学习成绩好、忽视体育锻炼的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有,成为“书呆子”的有。

    身边确实不乏这种反面的教训,却忘了发生在别人身上只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则是事故。唯有共同参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软环境好氛围,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综合素养高的人。

    厅长这么要求: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方向是十分正确的。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方是正途。

    把握好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本是爱动活泼的年龄,正是在活动中玩乐中才能习得终生受益的能力。若为了单一的成绩和升学率,把孩子们圈养在一方方教室里、一个个培训班里、一张张书桌前,试问,孩子们的灵性何在?能力何来?

    上课学知识之余还得有课外活动来调配。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高中学业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课外活动,至今回忆起来还嘴角上扬,几年的高中生涯学的知识有啥已经很模糊了,但这些课外活动中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快乐,团队合作意识的习得却是我至今仍然珍视的财富。

    课外活动在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提供发展平台,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效路径。

    课外阅读也可充实到课外活动中来。读书是终身的事业,读书的黄金时段当然是求学时期,学生的阅读量越大、涉及面越广,高水平认知能力越强。

    避免陷入成人立场化的误区

    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未成年人),施教方主要是成年人,若成年人不能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问题,主体者就只能“被主体”,引导者就变成了主导者。

    看似方便快捷,实则蛮横粗暴,后患无穷——

    “提前抢跑”“剧场效应”下的教育“内卷”现象,放大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成年人迫不及待的选择往往替代了孩子的选择。

    谁的事让谁去干,不要越俎代庖、自讨没趣。话糙理不糙,说着容易做着难。

    成人代替选择的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就越差,也越难融入新的环境,进而阻碍成长和发展。

    成年人更多的应该扮演的是合适的教练而非驾驶员的角色。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别人只能做教练(最投入的)做看客(较常见的),界限感明晰,关系更融洽。

    童年成长会给整个人生涂上底色,成长叛逆期的意愿是否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和格局。

    唯有给予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被看见,未来孩子才能真正的掌舵自己的人生之船。

    幸运者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阿德勒的这番话绝非危言耸听。

    如果我们仅仅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拿一个学生的短板去比其他学生的长板,往往会比掉了学生的自信和斗志,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独特的优势——

    教育应该是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

    人生那么漫长的一段时期,那么多可能性,不是非黑即白,中间地带也绝非灰色,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教育的目的是生命、生活、生长,只靠规范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只有深入实施“双减”,才会让教育回归本该有的常态,恢复教育本该有的模样,让孩子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释放天性和纯良,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聆听厅长的一番教诲,获益匪浅。“双减”政策下教育新的走向,在我心中有了明晰的方向,下步就是认准方向,迈开大步朝前走。

                                      Ycy207--16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减”政策下要避免的误区、得梳理的关系——聆听厅长讲话有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sk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