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作者: 江风海雾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09:34 被阅读0次

    你是不是经常在读一本书时常常读到后面忘了前面?或者是读完一本书之后,没过多久就完全忘记了,好像不曾读过?即使是书中划了一些我们觉得重要的内容,或是记了一些笔记,可最后留在我们脑中的内容却着实不多。

    很可能,我们陷入了一种假学习的状态。故事的最后,就是被这样一种低效的学习状态而打败,从此放弃学习。

    先来看看人类的记忆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的记忆曲线理论表明,遗忘是按先快后慢的顺序进行的,这也是你为什么读了前面会很快忘了后面的原因。所以为了加强记忆,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每天、每周、每月来定时复习,这当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方法时就提不起什么兴趣,觉得这种机械化的记忆方式,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些更人性化的方法,更高效,而且更容易去身体力行呢?

    确实有。撇开枯燥烦闷的记忆方式,审视一下我们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

    主要有听课、阅读、视听、演示、讨论、转述、教授等等。

    一组数据表示,用以上面不同方式学习,在两周后的记忆留存率分别为:

    听课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这些可以称之为假性学习;

    讨论50%,转述75%,教授给他人90%,后半部分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

    看到没有,我们在低水平勤奋的坑里待了很久,听了那么多课,读了那么多书,只是在这条低效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已。

    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时常回顾的基础上,但为了要达到好的效果,最终在于学习方式上。因为最终决定你去学习的,还是具体的方法,而不只是机械地按时去复习。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要多给自己创造类似的环境——多讨论,多转述,同时以教为学,做到真正地学为所用。

    这就是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操作方法如下:

    1、每次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再花点时间梳理一下,可对照书的目录(当然,如果能不看更好),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本书的结构是什么,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何举例如何论证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我以往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我如何去应用。

    2、参照书的目录画出思维导图(逐渐训练用不看书回忆的方式画图),从书的主题树干开始,向外延伸出几个主要的理论分支,在每个分支中向下衍生,每个分支和次分支都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去描述,确保自己能联想到具体内容即可。

    3、想像自己要教授这门知识 ,对照着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全盘复述书中的内容;

    4、对于复述不出来的部分,重点进行再复习。

    5、如此反复。

    这和之前《读懂一本书》中说到的,读书一定要讲书的道理是一致的,因为它能全面培养你的转述能力,最终你可以系统地教授给别人。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练得越多,你就能流畅地讲出来。它的高效在于,你通过以上方式不断回顾和输出,不知不觉中,你所学的知识就内化进你的身体,以后就可以随时调用了。

    2500多年前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现在再来细想来,好像从来没认真读懂过这句话。也因此在学习这件事上,仿佛确实没有认真有效地“学习”过;

    但现在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也不晚:“学”很重要,可会“习”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时习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tt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