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务行者(同公众号)
四年前,在某知识问答平台上,有位网友咨询大家:作为公司唯一的一名法务要怎么开展工作?
问题描述是这样的(为了力求真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展示分析过程,行者在这里尽量原样重现):
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刚进了一个比较大型的公司的监审处担任法务。我们公司营业额上百亿,由于我们公司近来出现了好几个案子,所以领导意识到法务的重要性,才觉得新设立这样的职位。我刚毕业没经验,在部门里面也没有前人的资料,没人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工作。现在就连审一份合同我也很难发现实务中的风险点。我们也有外聘律师,但是他基本不会给什么意见(个人觉得他更希望我们出现纠纷,因为他办案收费会更高,现在的案子都是他接手)。我的任务是风控啊,可是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介绍一下:
为什么现在才招法务?
我们公司营业额虽然大,但是也整个公司也只有几十号人。我们公司在逐年壮大,所以也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所以才招法务。这些日子公司内部资料我看了。国资委要求国企要注意法律风险,要建立内控体系,要配备法律人员。我们上面还有总部,总部已经成立风控部了。所以我们无论是按照国资委的要求还是按照总部的要求,都要设立法务人员专门负责法律问题。老总将公司最有能力的部长安排到我们部门担任部长。
为什么是应届生?
因为04年国企改革,我们公司已经越来越年轻化,除了中层以上的干部,基本都是二十多岁的员工,二十七八岁已经算是老员工。在这里我基本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官僚气息,老总,副总,部门领导和我们一起去饭堂吃饭,周末打球,晚上还去领导家里一起看世界杯,逢年过节还会一起去饭堂做饭。这也是我为什么拒了其他更高薪酬公司offer的原因。我们公司招收的基本都是应届生,而且注明非重点本科不招。
最后,感谢各位的回答。
两年前,行者无意间看到这个问题,脑海中浮现出若干年前一个人战斗的场景,可谓深有感触啊。于是不请自来提笔怒答。
前几天,行者推送了一篇文章《法律职业选择的路上,这个因素你千万不要忽视》,探讨了一个与我们紧密相连,但业内较少被人谈及的,职业选择重点需要考量的因素——主体因素。今天,行者想结合职业选择的考量因素,进一步完善当年对于“一人法务如何干”这个问题解答。希望能对困惑中的你有所启发。
选 择 前
在考虑某公司提供的“一人法务”这个职位时,行者建议除了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专业特长,公司所处行业,公司发展阶段,薪酬,职级,未来发展预期等等因素外,还应该重点考量自己的主体因素,也即自身的性格特点,天赋,心智模式等等。
具体来说,假设你依赖性较重,不太有主见,更喜欢被动接受任务去认真执行而不是主动发起和推进;你不希望与人发生冲突,宁愿牺牲自己来获得暂时的和谐;你害怕孤独,惧怕独自承受的无助感等等。那么,你并不适合去当这个一人法务。
这里说的不太适合,并非你完全不能从事这份工作。而是说,即便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你也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和上升。
也许你并不认可这个观点,你会反驳:人总是会成长的,只要足够努力和好学,先天的不足和性格上的缺陷不就可以逐步完善,各项技能不就可以逐步提高吗?你看不少内向的人做律师不也挺成功的吗?
没错,我们身边一定会有不少朋友,给你的最初印象就是非常内向,一说话就脸红。但经过几年律师行业的磨砺,现在也混得风生水起。对于这个现象,行者认为应该这么看:
1、简单的用内向来概况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本身就是片面的。我们知道,人格构成包括五大因素,也称大五人格(包括体验的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的稳定性),内向只是从其中一个特质维度来描述。
2、内向不等于封闭,不等于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基础条件一定存在问题;
3、这个人的性格特质里一定具备其他很适合从事法律工作的因素,诸如严谨细致、逻辑性条理性强、享受孤独等等。
4、在具体的执业方向上,你会发现性格很内向的人更多地会选择那些与自己性格匹配度更高的领域。例如,较大比例的选择从事非诉业务;又或者,通常会选择诉讼领域中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业务,比如,知识产权类等等。
也就是说,如果你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你所举的这些“反例”(很多内向的人做律师也很成功),你会更加确信主体因素在职业选择时的重要作用。
技能可以提升,习惯可以改变,职场的修炼和进阶的确会让你成长不少。但如果能选择与自己主体因素契合度更高的职业(事业),你一定会成长的更快,并能更加持久、开心地在这一领域深耕。
选择后
如果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别无选择),那结合上面这个具体案例,“一人法务”到底该怎么干呢?
一、先结合题主提供的背景描述,提炼出几个信息点:
1、 背景一:国企,整个公司也只几十人,下属10个子公司,百亿级别的营收。员工十分年轻,多为20来岁的。
——行者解读:
(1)题主所在公司也许属于传统垄断性业务集团体系中偏向高科技的版块,诸如大型机电、通讯电子、成套设备之类的,合同签约价格都很高,而且主要面向需求较专的企业客户;
(2)公司年轻人多,思维相对活跃,更易接受新生事物;
(3)题主也是年轻人,日常沟通会容易一些;
2、 背景二:一直没有法务岗,因为近来出现了几个案件,所以考虑在监审处设置一个法务。
——行者解读:
(1)由于业务和客户的特殊性,公司成立这么多年来一直运转正常,用到法律的地方不多,产生纠纷了也好协商,真正到打官司的程度很少;
(2)没有单独成立法务部,而是在监审处加设法务岗。因此,在公司高层眼中,法务工作应作为审计监察部门职责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并且,工作内容侧重流程把控,合规风控。
3、 背景三:基于国资委的要求,新设法务岗,招收题主这个应届生,同时部门领导是公司最有能力的部门经理。
——行者解读:
(1)这么多年了只是近来出现了几个案件,尽管风险意识逐步提升,但基于内生因素而急迫需要设置法务岗位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多的还是基于国资委的要求,自上而下的一种改革尝试;
(2)对新设的法务岗,目标和要求虽有但并不明确,一来新生事物没有可借鉴的;二来既然是改革,还是慢慢来比较好;一下子高薪从外面引入一个法务资深经理人,大刀阔斧的干,不符合企业的风格和文化;
(3)选派最有能力的部门经理来单位监审处的领导,说明公司还是重视这块的。这里面也许有法务岗的原因,同时,也很有可能之前出的一些问题多集中在违纪违规,风险把控,廉洁自律等方面。
4、 背景四:目前有外聘律师,但基本不干活,出了案子基本都是该律师处理。
——行者解读:
(1)目前指望律师来协助法务做好内控合规事务基本不可能;
(2)目前的外聘律师与公司的合作时间或者次数不短了,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但又不是那么牢固。
二、结合上面提炼的信息点,行者的建议如下:
1、题主作为全公司唯一的法务,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是白纸一张好作画,你发挥的空间很大,成长机会很多,个人也容易冒出来。挑战是法务文化的形成还需要慢慢培育,公司高层也是慢慢来,边做边看的态度。因此,你不要指望上来就大革新,建议从小处着手,从变化最小处开始。从推进业务,搞好服务的角度出来来开展法律工作,阻碍会小很多。结合对你公司业务的猜测,你们面临的争议和纠纷肯定不如那些做C端的公司那么多,因此,你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事前与事中控制,关注流程与合规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建章立制的工作。另外,信任的建立需要过程,开始你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容易出成绩的小项目进行,慢慢积累起信任后,再挑战一些难度较大的事项。
2、要善于借势。
你是应届生,经验资历尚浅,而且是从外面招聘而来,在本单位根基不深。很多时候,你的声音不会很大,或者说,你需要一个扩音器。在表达你的专业意见的时候,需要让那些在公司有威望的人给你撑腰。目前来看,这个人主要是你的部门经理。另外,公司的外聘律师也是可以的。
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你是唯一的法务,而如果你的部门经理又是个法律外行时,你将会有很多机会直接面对比你级别高很多的领导。注意加强与你直接领导的沟通,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让他为你的专业意见加码加量。那个外聘律师亦如此,有些问题即便你已经知道答案,也可以通过邮件、微信请教的方式,让该律师把你想说的结论说出来,届时转发给领导,以提升被认可的可能性。
3、还是要讲一点政治。
尽管你说公司年轻人多,和领导很容易打成一片。但既然是国企,多少还是需要讲一点政治的。另外,不能因为你和领导混得如哥们一般,你就不注意职场的一些基本规则。你是唯一法务,如果你已得公司高层领导的信任,高层领导直接给你派活的机会不会少。这时你不能因为你的部门经理是外行,也不能因为这个任务是其他高层领导直接布置的,你就抛开他。你要结合该部门经理的风格,或者早请示晚汇报,或者事项启动前征求其意见,确认得到授权后将定期将阶段性进展邮件抄送其知晓。另外,由于你多头接收任务的可能性不小,你需要确保,不能因为处理其他老总的任务,而影响到你的部门经理所安排的工作。
4、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去更换现有外聘律师。
也许,这个律师收了常年顾问费,但平日基本不干活,仍旧指望纠纷产生后,另行单独收费;也许,这个律师根本瞧不上你,你与他无法顺畅沟通。他反馈意见也总喜欢绕过你,直接找你的上司,甚至公司高层;也许,你从他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你不要作为主要发起人,去替换这个律师。至少一开始不要。因为你不了解他是基于什么原因,什么背景而成为你公司的外聘法律顾问。就算他不好用,你一开始也不要有这个想法。要不要换,什么时候换,不是你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重点,这里就不细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