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职场 - 话语权 1

作者: 爱猫美男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0:03 被阅读6次

    最近与好友聊天,谈到赴美留学生入职后在职业发展中会遇到的诸多阻碍,首当其冲便是同事们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及其所招致的区别对待。这的确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只能通过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克服这种偏见。但随着好友愤懑地道出工作中受到的无礼待遇,我却慢慢觉得,他的遭遇并非全部由于族裔之间的偏见,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每个新人都会经历的一段困境 – 缺少话语权。被区别对待与缺少话语权有时是一回事,但大多数时候两者是不同的。混淆两者的概念往往会令当事者深陷自我否定的僵局,自暴自弃,无法在职场中发挥出应有的能量。我愿分享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在美国初入职场的中国年轻人。

    在展开话语权这个话题之前,我希望能让人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意识到它与我们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请闭上眼睛思考最近两次工作中的不愉快,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换作组里其他同事来做同样的事,他/她会和你有相同的遭遇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希望你能看完这篇文章。事实上工作中的每一件大事小情都需要话语权为你保驾护航,而你可能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它。你也许曾自卑于自己的英语,懊恼文化的差异令你无法和同事沟通, 或者为同事的偏见而困扰,这些归因既对也不对。这篇文章将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思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话语权就是你可以为自己结的网。

    那么这里说的话语权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语权的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发言的权利,而和职场这个背景结合后,话语权便是一个人能够在团队内表达观点并且被团队所接收的能力,是一种隐形的影响力。注意,这里所说的是被他人所接收,对应于receive,而非accept。一个观点当然有可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的,也因此不应该被采纳,但任何观点都应该是可以被倾听和理解的。拥有话语权并不意味着可以指鹿为马,而是可以让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传达出去并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

    你是否曾熬夜校对内容和格式,做出规整清晰的presentation,希望第二天的组会上可以一展拳脚,令人刮目相看。结果如何?也许你的同事毫无歉意地打断了你,抛出了一段不大相关的长篇大论。也许你在沉默中翻完了所有slides,而同事们半数埋头在屏幕里敲打着什么。

    你是否曾在组会上提出过很合理可行的方案,有理有据,虽不完美但足以作为一个好的思路。后来呢?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你说了什么,方案如石沉大海,同事们或是没有在听神游天外,或是迷茫地看着你似乎并没有听懂你说了什么。

    你是否曾积极地和同事解释你的想法,希望他/她配合你的任务,发给你需要的材料。然后呢?你总是“正巧”遇上他在忙工作,头也不抬地在各个文件夹里翻来找去,间歇快速抬起头看了你一眼像是在说我听着呢,但你却明显能感觉到他并没有真的听懂你的诉求。

    凡此种种,皆可归因为话语权缺失。一个没有话语权的人,他的观点永远谈不上对错,因为这些观点从未被有效地接受,转眼便被忘却了。


    话语权大体可从以下4种途径来获得:在工作领域有强大的技术背景;对公司或这个行业有丰富的消息渠道且听人信服;明显地比其他人更受老板的重视;和组里大部分成员关系良好甚至有私交。职场新人往往只需要在其中之一做的出色,就可以积累所谓的自己的影响力。但初入职场的华人小白往往是4者都做不到的。

    留学生们虽毕业于美国名校,甚至可能是组内少有的硕士生,但学界的知识在业界很难形成有效的迁移发散,他们入职后往往要从零学起。

    留学生们大都只身赴美。活跃的留学生也许可以在几年内快速结交一众好友,但这点儿人脉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比起来实在是九牛一毛,无法成为小灵通。

    如果老板并非是华人,不要说令老板青眼有加,如何能和老板快速熟络起来已然足够困难。也许以后有机会应该单独讲一下如何与老板相处。

    所以,努力受到组员们的喜爱似乎是唯一可走的道路。可惜的是,很多华人初入职场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话语权的概念,更不要说有意识地去获得它,因此导致迟迟无法获得与能力匹配的话语权,致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阻力不降反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美职场 - 话语权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v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