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骑行5公里去看的片子
家门口的影院没有排片,骑行到5公里之外的影院看了看,观察了下上座率大概有60%+,整个过程从难受(想象不出为什么会有人活得如此辛苦,为什么会有亲人间如此冷漠)到充满希望(两个被抛弃的生命走到了一起,互相搀扶,一起规划着美好的未来,并一步一步去落实,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足够踏实足够温暖)再到跌入谷底的悲伤(明明已经如此努力,明明所求无几,非但不被命运偏袒眷顾,连一个公平活着的机会都没有),电影结束已经是晚上11点40,选择步行回家,行走在北京的街头,夜间的风刚刚好,愿每一个善良而美好的灵魂都能遇到美好!
这样的电影,只能在电影院里,静下心来,慢慢慢慢地看,绝对不能放在电视里,估计分分钟刷手机去了!
但确实是拍得好,戳人心啊!导演也一直很克制,即使在贵英死后也没有太多煽情的镜头,可在马有铁上炕缓缓抬头看向贵英遗像的那一刻,我眼泪还是绷不住了。
这是一部电影版的《活着》!也许在这样的年代,他不会火爆,但我相信时间的力量,他会成为经典。
2
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这部影片是由李睿珺导演,由专业且精致的国民媳妇海清、非专业演员的导演姨夫武仁林主演的《隐入尘烟》。海清演的农妇贵英,患有小儿麻痹症、尿失禁、丧失生育能力。
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
西北农村,两个苦命的可怜人马有铁和曹贵英搭伙过日子,虽然有重重困难,但依旧坚强乐观善良,眼看着要迎来新的生活,却遭遇了意外...
编辑和导演太狠了,两位主人公本来已经够苦了,却依旧毫不手软“刀”了下去,刺得人心里疼。
马有铁和曹贵英在电影里的命运,应了农村那句老话:
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很难想象,一部纪录片形式、粗粝、灰头土脸的西北农村影片,会叫观众在影院里痛哭不已。
这里面有很多温情搞笑的情节啊。没有一丝煽情的部分。冷静又克制,如果是煽情的电影我可能会哭。其他人哭是触景生情。我只是不想触景生情。我学会的一个思路就是哭没有用,民生的问题看政府和国家。上海这个城市确实很冷漠。我在上海打工而已。
3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啊。
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几部让我看完以后久久无法从心头的压抑中走出来的电影之一。在观影过程中,我甚至祈祷电影前半段那种平和、安详的基调一定要延续下去,让上天可怜可怜这两个苦命的人。我希望鸡最终下了很多蛋,有铁最终为贵英买了电视机,我希望贵英在市里看好了病,我希望来年收小麦的时候,贵英成功地把最后一捆小麦挑给有铁。我真的非常期待有铁和贵英最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故事的结局我能看到用一个由近处特写,再慢慢拉远,直到幸福劳作的有铁和贵英消失在一望无际农田画面中的镜头…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给你希望,当你想好好活着有了盼头,给你致命一击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啊。
两个孤苦无依的人,从陌生到熟悉到相濡以沫,在寒风中在大雨中哭着笑着守护彼此。电影没有几句台词,也没有刻意堆砌的煽情,但是让人哭的稀里哗啦。
麦粒印在手上的梅花,雨槽瓶瓶的哨声,刨了根的麦苗,不舍离开的毛驴……这都是尘埃里开出的花
这部电影让人想到余华的《活着》,看的时候心情沉重,看完以后给人力量。
4
很苦·很善良
《隐入尘烟》老四如此懂事,仍过不好这一生
《锵锵行天下》中,许子东点评余华的小说《活着》,“很苦,很善良。很苦,我们就可以共情;很善良,我们就还有希望。”
虽然读者的解读各有不同,但文学艺术的创作一般都有“私心”,作者的私心就藏在句子里、旋律内、画面中。
“二舅”是新媒体传播创作,短视频爽文,多次反转,多次小爽点堆积成一次情绪大高潮。不仅视频内容反转,播出后由于热度超高而引发的人肉搜索结果也多次反转。和二舅的反转对比完全不一样。
5
“君子恶居下流”
一直对“君子恶居下流”有个错误的理解,以为是人不应该贫穷,不应该弱小,不然会受欺负、要挨打、忍受委屈。像《引入尘烟》中的老四虽然“献”着血,却仍被嫌弃脏,打了大半辈子长工却买不起一件地摊货大衣。
他很苦:光棍、寄居、半生已过、长相普通、老实本分、没车没房、身无长物、只会务农、死板呆滞一码归一码、虽勤劳却无规划、虽良善却不擅长表达(说出的那些很诗意的话,都是导演写的)。
他善良:疼驴、放生蝌蚪、照顾燕子、做事为人有原则一码归一码、献血不求回报有气节、帮助村里人说话有义气、哥哥安排什么事情都招办、疼爱妻子不嫌弃、风尘仆仆仍相濡以沫百般呵护。
他,卑微良善,精致利己的对立面,一个截然相反的人。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