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贺岭峰曾在谈到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时,提到过这样一种观点:
“什么叫做亲子关系?就是你能跟你的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你对他就有影响力。
如果你不能跟他保持正常的关系,就不再有影响力了。”
事实也是如此。
亲子关系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更乐于和父母沟通。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告诉父母后,得到的一定是安慰和帮忙解决,而不是指责。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变得积极开朗,即使同样会经历青春叛逆期,也可以和父母正常交流,在父母的引导下,平稳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段。
反之,亲子关系本就紧张的家庭,孩子根本无法和家长谈心。
因为他们知道,诉说自己的难处和伤心,得到的只会是责备和怪罪。
而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敌对”情绪会越发严重,稍有不慎就会酿下大祸。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就曾在采访中谈到过他和儿子的故事。
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还沉迷电子游戏。
钱教授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若是采用断网、砸电脑这种极端手段,无疑是将自己和孩子推到了对立面上。
父子关系要是出现了问题,以后就更难和孩子相处了。
一天晚上,他决心和孩子谈一谈,他问道:“我知道你很喜欢玩游戏,但我想知道,是什么让你如此着迷?”
儿子沉默一会儿后小声回答:“在那里,我感觉我能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
钱教授没有指责儿子,而是温柔的说道:“我明白你的感受,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去探索,除了游戏。”
在此之后,他想了个办法,在询问朋友、查找资料后,找到一些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历史题材类游戏,推荐给儿子。
慢慢的,儿子开始和他讨论一些游戏中的历史问题,有的甚至偏僻到他也答不上来。
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鼓励儿子自己查找资料、探寻答案。
后来,他的儿子去日本留学时,学的就是历史专业,甚至因为经常玩日语游戏,日语考试也轻松通过。
钱教授说:“既然没法让孩子不玩游戏,那就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和成长。”
就这样,一个在其他父母看来是个“天大的难题”的事情,在他手中,反而成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有力工具,父子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因此,掌握与青春期孩子的正确交流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乔希·西蒙说的:“每个孩子距离成功,只差一个有爱心的成人。”
当父母的做对了,孩子自然也就对了。
亲子关系和谐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才会更大更有效。
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青春期这个最后的机会,不要再一意孤行,将孩子越推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