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

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

作者: 申威隆I关中拍客 | 来源:发表于2024-02-05 12:22 被阅读0次

2023年8月30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楼北厅,以“美在阿拉善”为主题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开幕。这里集中展出了阿拉善盟地区发现的珍贵岩画文物34件、草原石人像6尊、居延汉简30枚、岩画拓片39幅——

2023年10月25日上午,我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了这个展览。2018年,在中国美术馆首展以来,这个展览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上海市等地巡展,分为“仰观俯思·山海探幽”“千载咏叹·披图可览”“弱水流沙·木石共思”和“丝路芳华·鉴古开今”四个单元。

近代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烽燧遗址中,出土大量木质简牍,因此地古称“居延”,故称为“居延汉简”。这些简牍的时代约为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记录了古代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不同的方面。

1985年以来,在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和骆驼山等地,发现大量不同时期凿刻的岩画作品,包括各种图案、动物、狩猎、放牧、舞蹈、战争、车辆、村落、文字等,再现了古代阿拉善草原上的原始氏族部落、匈奴、羌、党项、蒙古等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岩石颜色灰暗,刻画简单粗糙,需要仔细辨认,才能识别出岩画的主题内容。

1.新石器时代:人面像

发现于骆驼山,长27厘米,宽25厘米,高13厘米。图案主体是人面像,好像戴着圆形面具,有眼睛、鼻子、嘴巴。人面的外观具有太阳的特点,表达远古时期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线条简洁,主题鲜明。

2.青铜时代:骑马者

发现于曼德拉山,长63厘米,宽42厘米,厚26厘米。图案以一名骑马者为核心,人物形态呈“十”字状,马背平直,四腿直立。反映了游牧民族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策马扬鞭,逐水草而居。

3.铁器时代:北山羊

发现于骆驼山,长30厘米,宽19厘米,厚8厘米。图案以一只站立的北山羊为核心,通过寥寥数笔便展示出北山羊的基本特征和威风凛凛的状态,长角高耸,短尾上扬,后腿短小,前腿较长。

4.唐代:围猎图

发现于骆驼山,长74厘米,宽43厘米,高33厘米。在画面之中,有一大一小两只奔跑的北山羊,周围有四名猎手正在朝着北山羊张开弓箭。左侧最上方,有一只猎鹰,生动地表现出古人围猎的场景。

5.元代:放牧图

发现于骆驼山,长70厘米,宽39厘米,高11厘米。画面展示了一人正在放牧的场景,左侧的牧羊人手执鞭子漫步前行,右侧有六只羊,好像一大群羊,内容生动有趣,再现牧人生活。

6.近代:舞者和鹿

发现于科学井,长51厘米,宽24厘米,高22厘米。画面以舞者和鹿为主体,鹿在上方,舞者在下。鹿的身材较大,鹿角呈树枝状,屈腿站立,昂首挺胸;舞者造型夸张,身体呈旋转状,衣物随风飘摇。

相关文章

  • 2017-07-29

    居延汉简

  • 20181214 写福字活动

    毛笔写的居延汉简福字。

  • 木事(二)丨朱勇拟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在1930、1972年-1976年和1...

  • 隐含着鬼神巫术的神秘木片——汉简中的人面像

    原创隐含着鬼神巫术的神秘木片——汉简中的人面像 在西北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有很多性质特殊,没有文字的木片。这类木片上面...

  • 【616】你知道汉代木材的价格是多少吗?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最近空闲时间不多,都在写些汉代、三国的物价,还是要归功于居延汉简、敦煌汉简、走马楼...

  • 居延海风光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

  • 什么是四大文化遗产?

    四大文化遗产是指《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

  • 行书教学

    一、汉简行书 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

  • 到彩霞居住的远方

    《到彩霞居住的远方》 内蒙古,阿拉善居延海 我确定那是我们最终要去的远方 不管到时候我们老成什么样子 不管我们还有...

  • 寻找家门口的秋天

    自从学习故都的秋,就迷上秋天的味道,我四处寻找秋天,曾经站在塞外居延的土坡等待秋天的日出 ,曾经在阿拉善左旗寻找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z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