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丽丽 内家心理学 2019-1-7
无“学习”背后的现实动力支撑。无梦想、目标,不知道该把力用在哪里。
《恰同学少年》中,第二次看时,立志一课,毛泽东不回答,但杨昌济老师知道他是不轻易说,后来在毕业时,他立志于“改造中国和世界”,这段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是毛泽东》这本书再次专门讲到这个问题。
在一师上学时,杨昌济老师送给毛泽东四个大字,“修学储能”,毛泽东大量的学习、阅读,渴望找到那个大本大源的东西。我对这段也印象非常深。
但对比于自己,我最困惑的就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我要追求什么。可能因为太缺,我有强烈的求知欲,强烈到什么都想知道,也很渴求那个“大本大源”,但却不知道最终目的是什么,求得的知识、道理,用来做什么。这时,就是强烈的力不知道该往何处使、焦点往何处放的感觉。这是我一直以来最痛苦的点了。甚至也是当初辞职、学习心灵最大的底层动力了。
“学习致用”,背后想用在哪里,这个目标应该是很重要的。
自己看中医养生书的那会,因为那时相信医院很贵,我们家生病是生不起的,偶尔接触中医,发现竟然还可以这样,可以自己学着防病、还能帮家人治病,觉得太好了,然后,三个月之内,把书店有的养生类的书全看了一遍,还边看边记边在自己身上实践,各种尝试。之后,发现需要再往下深入,需要走相对专业路线,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常年的积累,然后分析了下现实,觉得不可能之后,就放弃了。
也就是说,我不是不知道用,应该说为用而去学,是人的本能了。而是内身心的那个动力、那个目标没有,很自然,就不知道该学什么了。
退缩的本性,导致行动力的弱。
学习致用,“用”很重要,而用和方向、和目标,还和行动力有关。
本质上,我是个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的困难的人。
毛泽东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想做什么了,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再实践,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在行动中,不停的否定、肯定,最终找到答案。不管是要什么,还是怎么做到,他都是这样的。
这一点佩服之极!
学会这点,我整个人也就落地、不空虚了。
可我本质上,或者说成长过程中,是没有习得遇到困难大胆尝试的方式的。也即是之前老师说我不解决问题,我当时听不懂,实际确实如此。我本能是害怕碰到新问题的。
小时候,虽说家里穷,跟着干农活、去山上扒副业卖钱,但终究都是跟在爸妈的身后在做,想办法的是爸妈,我跟着做就好了,其实是不用操什么心的。
初高中时,是我真实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家里的房子早已是危房,还有没钱交学费、生活费等。但爸妈都不在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害怕更加被嘲笑而不会去求助,我采用的方式就是像鸵鸟一样,装作这些问题不存在,挨着挨着,直到事情过去,然后,就像这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直到成年,其实,碰到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我的本能反应都是这样的,挨着、退缩着,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
现在会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去想、去做,但底层的那个“怕”是依然在的,本能的退缩。
这一点,让我在用、在实践上,是缺了很多的。
而以上几点,又是交互影响的。
因为“退缩”的本性,而让自己内心的声音始终不够清晰,因而内身心的动力始终不足,也即不知把力用在哪里,没有明确的用力方向,又导致不会去自发的行动,不行动,更不知道方向,这两者相互促进。还因为“退缩、逃避”倾向,才会如此渴望有个精神性的空间,因为是纯粹的、逃避现实的精神空间,那学习的目的自然就不会是用、也不会想着去用、也不会因为用而去学了。
“学以致用”,这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努力的方向了。
家庭关系方面,因为本来就还没有碰到明显的问题,加上因为平时老师一直在讲,我也有意无意的一直在做。也因为我总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一旦知道一点,就特别执着,甚至执着到有时会有点偏执,不管不顾的。所以,想要和老公怎样,想要婆婆怎样,我基本都能想办法达到,因为不达到,会特别难受。所以,这部分不是要“用”的重点。但家庭财务方面,还是有不懂的,不知道怎么办的,不会投资、理财,这个得慢慢来。
我的重点,一直都和“个人价值”有关。毕业至今,没有什么事业、工作上的成就,没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这始终是我这两年心理最大的结。
首先,是遇到事情时有意识的克服,去想办法、去做。
其次,目标不明确,这个只能从现实层面先一步步的做,目前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协助老师把青稞一点点做好,想着公司所需、学员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些价值、意义和支撑吧。
这部分好的一点,就是始终希望自己更好,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这一点,让我即使做着机械性的事情、说不上有没有感觉的事情,但因为责任、因为觉得不能怎样,我依然可以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好。
有些缺的东西,比如,若我对别人的痛苦,有很深的同情和悲悯的话,在青稞的环境中,就不缺这种机会,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去帮助同学,可显然,我这部分很多时候是缺的,偶尔会有,但不是常态。
之前看到心理学乱象,就特别渴望老师的东西能被传播,但现在不怎么关注了,或者说时间久了,竟有点麻木的感觉一样,没有那么强的渴求。
我心里会挂着的,还是更现实的要素,比如,公司收入,招生情况等,因为这些没做好,我就觉得是工作没做好,而这是最基本的。
自己内身心层面的激情、热情所在,依然是急不来了。但最近有一些好的倾向,就是,本来,一直都很焦虑的看书问题,最近好多了。老师那句“看人文历史类的书,就当看故事一样翻”,让我轻松了一大截,原来,真的可以这样看书,什么都记不住也没关系。这本书,《为什么是毛泽东》,是我第一本以这样的心态看的书,若是这样的心态持续,感觉我其实可以看好多书的,就是顺着感觉,一本本的下来咯,有感觉的地方多翻几遍就是了。
这样看书时,焦虑少了很多,反而时不时的能引发自己一些内心的波动和反思。
再想着我之前就那么多想看,但没看的书,压力小了很多。
完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