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去的时间已是雪后第二天,山上的积雪大多已经融化,因化雪而形成的冰凌不时可见。雪景虽说不上壮观,但也足以满足赏雪的欲望。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宋】尤袤
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过自然碑、“崂山名山第一”石刻,继续前行便到离门。围绕崂山巨峰,有六个自然山口,加上正南方的朱雀石和巨峰北面丹炉峰下的天乙泉,正好构成周易八卦的八个方位,景区据此筑成八门,按顺时针顺序分别是:离门、坤门、兑门、乾门、坎门、艮门、震门、巽门。记得当时由于降雪的影响,去往兑门的山路依然封闭,唯有经离门去灵旗峰的山路尚通。





行至巽门,突然发现这边的树木尽被晶莹剔透的冰晶包裹,形成美丽的雾淞现象,而灵旗峰上的雪淞现象更加惹人注目,蓝天、白雪、琼枝,组成一幅幅宛如仙境般的画卷。






雾凇,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自然奇观。形成雾凇,既需要很低的气温,又要具备充足的水汽,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看来,这次先雨而后降雪,随即雪霁天晴,为崂顶的这一自然奇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崂顶观雾淞 》——花开终归谢
非冰非雪非人工,玉树琼枝一仙境。
不负碎娃登山苦,崂山顶峰观雾淞。






自灵旗峰上观崂山主峰及周边诸峰。由于主峰上有军事设施不对外开放,所以只能远眺而不能攀登。




《雪凇其一》——花开终归谢
雪凇何壮美,犹有六出根。静若天山月,洁如玉女魂。梦发十里雾,情恋一枝春。跌落桃花水,悠然沁我心。




摘星楼,位于灵旗峰上,为一重檐攒尖顶八角亭。匾额:摘星。亭联:亭中对弈斜摘星斗排棋子;脚下生云平礼神仙煮绿茶。





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清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诗。





《遇山顶小兽》——花开终归谢
山顶时见灵兽横,人行其侧毫不惊。
莫道仙师也落寞,散养灵兽共修行。





先天桥,横亘于崂山灵旗峰两侧宛如斧斫刀削的峡谷之上。立于桥上,既可远观周边秀丽的诸峰,又可凭栏俯视桥下深切的狭谷。不过当时桥面上结有一层薄冰,由此经过并不轻松。




石臼应是天生成,石心亦似非人工。凝水化作石上花,无一不是自然功





《雪淞其二》——花开终归谢
岁岁登崂顶,实时景不同 。今日首次见,崂顶多雾淞。净比天仙羽,梨花有远亲。三冬蓄雅静,一朝吐清芬。慰藉湘妃意,氤氲处子心。生涯虽短暂,却醉赋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