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阳明我们不仅想到了知行合一,还想到了王阳明打磨镜子的这个理论。那么王阳明这个理论究竟是想说什么?我们如何结合自身通过王阳明的理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魔镜子这个理论很显然是王阳明在思考如何通往圣人这条路的时候思考出来的道理,在王安明,看来学者想要成为圣人就要自己的操持之还要有修养。之后王明又说了圣人的心就像一个明镜一样这样你不断地去打磨自己的镜子,那么你的心就会变得更加的明亮,之前你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因为镜子上的灰尘镜子上的污垢在困扰你。
王阳明讲一个人,要么就是刚出生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要么就是学习的时候帮助他知道的这个道理,要么就是他遇到困惑的时候,勉强能知道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这个道理就是行,王阳明讲的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你刚出生的时候你就能出这个道理,这是最基本的,而你学习就在帮助你更好地去寻出这个道理,那么你遇到困惑的时候,你勉强才能提出这个道理。而为什么王阳明要讲这三种情况呢?在王阳明看来一个普通的学者要成为圣人,你就是要执行合一而执行合一的道路上,你有可能就会出现这几种的情况。王阳明悟到了很长的时间,他也是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勉强找到了自己的那条道路。成为圣人,不仅要知行合一,还要去磨自己的镜子。
而这个镜子是现实意义上的镜子吗?现实意义上的镜子即便在没有道德的人在没有自律之心的人,他们都可以差得很干净而这个镜子指着上是一种内心的镜子,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镜子。你需要把这个镜子擦得光亮这样镜子上面的污垢才不会蒙蔽你的双眼。比如说你闭上眼睛冥想,这就是在模拟自己的镜子,这就是在悟你自己的道。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其实是跟这个镜子联系起来的。
比如说,你知道你需要做作业,但是你在做作业的时候还是会被外物所打扰去跟你的同学去嬉戏打闹去干别的事情,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你是知道你要做作业的,但是你没有去做作业,这就相当于镜子上的污垢蒙蔽了你的双眼,这同时也相当于你没有去,知道你要做作业,如果你真正的知道你需要去做作业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去跟同学打闹了。从某种角度下执行合一和摩镜子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只有更好的去摸你自己的镜子,你才能去把你知道的东西,你悟出来的道理去行出来。
王阳明还说过一句话凡人情好意而恶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都喜欢简单的事情而不喜欢的事情,这我们可以拿知行合一来看知行合一的知是非常简单的,但行就很难了。我知道一个理论体系很简单,但是我能把一个理论体系实践那就非常的难了,有多少个人学过儒家的知识与道理,学的时候都感悟很深,说自己终于领会了,但是他实际行动却依然像从前那样。如果你只把一个知识当一种理论不实践,那么你学其实根本没有意义。
当你克服掉了这一切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你成功了。这也就是擦镜子的问题,镜子也就擦得干净并且明亮了。
其实王阳明还是在说他镜子的问题,他只不过是把执行和一根差镜子联合在一起了,将做你就可以变得更加的知行合一了。
我也反思到了,我自己有些时候我在课上都能懂那些道理,但是在刻下都做不出来。我还是需要擦我的镜子的。就比如说我知道晚自习不能说话需要做作业,但是我晚自习还是会玩,这还是我一些本能层的问题。而我也需要克服我这些问题。我需要明白的是儒家课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一个课程,他更是需要给我们启发,让我们在实际行动中做出实践。
我记得我刚来学校的时候看到了学校的成长发展图谱,我记忆很深刻,我们学校是注重我们的人格发展的,注重我们的道德修养的。所以我现在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学习的儒家课程的意义,我觉得接下来我也要更好地努力的做到执行合一去擦亮我呢,还有灰尘的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