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笔记——留德十年(作者:季羡林)

读书笔记——留德十年(作者:季羡林)

作者: selina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7:40 被阅读0次

先说说我读完此书的真实感受:

看书前对此书抱有一丝探索的幻想,因为自己也要去德国了,更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十年去真正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的时长,所以希望从中能够探索出有关语言,人文,生活,习俗等的经验。尤其是语言部分。但是此书并不是一个类似的介绍性的工具书,就是一本回忆录,由每篇独立的文章构成。去德国前在那个年代经历了很多不容易,在去德国的路上也是历经波折,但季老的文字能看出已然是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美好经历,季老的心态特别好,还有一些小幽默。但是后半部分主要是回忆各种人,在写人的时候,由于最后一段千篇一律都是 此人已不再见过之类的话来结束,季老的文字就带着德国的某些性格。让我想起了我的德语教授,一个认真执着一板一眼的人。对比与之前看的就要一场绚丽的突围那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这本会来的没有那么震慑内心。合上书,内心有点心烦,就像一个老人拉着你的手不停告诉你,这个人再也没有见了,那个人再也没有见了。这样的字句让年轻人多少有点不耐烦。好歹在飞往天津的飞机上,刚好快着陆的时候看完了。如释重负。

一些句摘与个人头脑的风暴

长途万里的旅行准备算是完成了。此时,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但是绝对没有像调和鸡尾酒那样美妙。我充满了渴望,而又忐忑不安,有时候想得很美,有时候又忧心忡忡,在各种思想矛盾中,迎接我生平第一次大抉择、大冒险。

我先在这样的文字里,预先感受到了那样的搅合在一起的滋味。我从没有完全觉得那是多么美妙的,也没有完全觉得那是多不可战胜的,但是,去另一个国度,重新开始的人生,和对这重新来过的人生未来的未知,才是真正渴望又忐忑的吧。

我终于在1935年8月1日离开了家。我留下的是一个破败的家,老亲,少妻,年幼子女。这样一个家和我这一群亲人,他们的命运谁也不知道,正如我自己的命运一样。生离死别,古今同悲。江文通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又说: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血相视。 我从前读别赋时,只是欣赏它的文采。然而今天自己竟成了赋中人。此情此景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怕的就是与一些人一些事,这一别便是生离死别。这一段让我很难受,但是,又如季老说的,命运谁也不知道,正如我自己的命运一样,留下还是离开,都不由人可以掌握的,只能每天为家中人祷告,为我们再在人世中祷告。

柏林是我这一次万里长途旅行的目的地,是我的留学热的最后归宿,是我旧生命的结束,是我新生命的开始。在我眼中,柏林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地方。经过长途劳顿,跋山涉水,我终于来到了。我心里的感觉是异常复杂的,既有兴奋,又有好奇;既有兴会淋漓,又有忐忑不安。从当时不算太发达的中国,一下子来到这里,置身于高耸的楼房之中,漫步于宽敞的长街之上,自己宛如大海中的一滴水。

旧生命的结束,新生命的开始。人生多重要的转折点,于作者也于我,即使自己历经万险排除万难,置身的世界,也是一个万千世界,所有都只不过那沧海一粟。

不客气的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人”,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留学生的真面目!

季老对留学生的观察与经历以后,感受到非常的愤怒,她们和现在的某些留学生一样,时代变了,浮躁浮华的有钱中国留学生依旧没有改变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喜欢浓浓地糊在心头这个比喻,有些感受并不能说得明白,有时候,就是这种浓浓地糊在心头的感觉

他正在看操场周围的一段短墙,看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这一段短墙的。他嘴里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的流体力学实验室里是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来的。”我徒然一惊,立刻又肃然起敬。面对这样一位抵死终于科学研究的老教授,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看完这一段我也肃然起敬,当时的环境正是德国被轰炸得乱七八糟,可能随时又面临新一轮轰炸,可是研究流体力学的老教授把它看作一个绝好的机会,德国学者的专注岂非一时之事,乃是真正用生命与专注捆绑。感慨自己这样好的环境下,却做不到老教授的百分之一。读来惭愧。

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想说明,就是在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所以纵然季老经历中国内战以及二战,也能将这些回忆写的如此怡然,讲述得如此回味。

收获的认识

一、了解到原来二战时,德国人们的反应竟如此平静,只是躲炸弹时会知道害怕恐慌,平时都是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二、术业有专攻,德国学者都诠释的这么的完美。严谨认真的德国人,果真是名不虚传。

三、德国家庭里的关系不如国内热络,尤其婆婆对媳妇,并没有刻意但也有些冷漠。

四、二战后,美国人在德国并没有多横行霸道,慷慨给季老他们牛肉这个场景让我觉得战争并没有全是冷冰冰。

后记

在路途中看完的书,笔不在手边,后部分也没有划记号,后部分都是回忆的各种人,语言平实。
以后看完书尽快整理读书笔记,时间隔就了,一些感受和收获的认识会很快忘记。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留德十年(作者:季羡林)

    先说说我读完此书的真实感受: 看书前对此书抱有一丝探索的幻想,因为自己也要去德国了,更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十年去真正...

  • 荐书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耄耋之年写就的自传体散文。书里作者主要把自己“留德十年”的真实经历写下来,期间所遭遇的...

  • 再忆小时梦

    今天刚开始读《留德十年》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是季羡林。这本书讲季羡林在20世纪30年代赴德留学十年的经历。 ...

  • 《留德十年》读后感

    我看的这本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花了整整6天的时间,细细的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阅读期间,整个人完全陶...

  • 《留德十年》[中]季羡林

    《留德十年》季羡林 在《留德十年》中,描写的是季羡林的留学生涯和当时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

  • 季羡林:希望“余音”能“袅袅”的更长一点…

    『记·念·读书笔记』 《留德十年》季羡林 十年一觉欧洲梦,赢得万斛别离情。 季先生耄耋之年所作,回忆了自己23岁那...

  • 《留德十年》-季羡林

    一口气看完季先生的十年留德求学经历,不禁肃然起敬,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中,对求知的渴望战胜了战争带来的动乱,战...

  • 写日记

    饭后无事,乱入悦读吧,偶遇季羡林的《留德十年》,便顺手取下随意翻了几页。这本书主要是季老留德期间的日记,看...

  • 《留德十年》〔中〕季羡林

    季羡林说自己“万里投荒第二人”,原句是“白马投荒第二人”,形容玄奘取经。后来我们知道,季老在德国学习了梵文,并将此...

  • 读季羡林《留德十年》

    总有那么些如雷贯耳的人物,知道很有名却不知道他具体是做什么的。比如季羡林,他到底是国学大师?语言学大师?还是哲学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留德十年(作者:季羡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am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