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昨天打电话说,没看到我停在地铁口的自行车,当时我的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开始胡思乱想,在头脑里编故事:我的自行车是新的,所以被人偷太正常;如果被人偷了,我损失了350元(因为自行车买来350);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我是一个没有财运的人…然后整个人情绪就很差了;这都是我编的故事而非事实,可见我们的头脑(小我)喜欢活在未来或过去中;然而在此刻的过程中,我开始有了觉察:
1.如果自行车真没有了,我唯一可以做的是接纳事实,然后想办法怎么找到自行车。这是对我最好的选择。
2.如果自行车在,那我刚才头脑中思考的均是对我有伤害的念头,而且还影响我的身体和情绪(焦虑、紧张)
3.所以对我来讲最好的选择是:活在当下,因为当下是你最可以做的事情的时刻(回来的地铁上,看书)
4.事实上,让我回到地铁口,发现我的自行车完好的停在路边。我感恩!
这个过程给我的启发:
1.行为产生路径:外在的刺激(我妈的电话)—故事—情绪—行动;
2.我们的小我是会编故事(一般是负面思维),从而产生受苦的情绪,所以需要觉察自己的小我。
3.幸福视窗和痛苦视窗,大部分人把焦点放在痛苦视窗,抱怨不满;而幸福视窗只有感恩和接纳。这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4.我们人往往活在过去(怀念过去)或未来(对未来胡思乱想),而很少认真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