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除了每年固定的出差两趟之外便很少有坐火车的机会了,即便是出差因为赶时间也基本都会选择乘坐高铁。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坐火车虽然拥挤,而且经常性的抢不到坐票而只能站六七个小时,但是在那个短暂的小世界里,我们会遇到一些人,聊一些话题,说一些故事从而另那段旅途倍增有趣起来。
大三的时候,那个十一的假期要长一些,当我返回学校的时候已经是10号了。过了人流高峰期,所以那天上车的人基本上都有座位。车从北京站出来到山东德州的时候车上下去了大部分,一百多人的车厢难得的空荡了起来。我无聊的看着窗外这时候我的对面上来了一位60岁左右的老奶奶,老人行动还是比较稳健的,放好行李后就坐在了我的对面。车在德州站停了半个小时左右,可能是让车。这期间我一直在玩着手机,没有注意到老人的举动。当车缓缓地离开站台的时候老人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后来我知道老人是给她妹妹的打的。老人通电话时间没有超过10秒钟,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我上车了,你回去吧。”然后老人便挂了电话,我在抬头的时候老人却哭了起来,正拿着纸巾擦拭着眼角未干的泪水。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老人不要哭了,所以只能任其哭着。当车慢慢开出站台的时候,老人的目光终于从渐渐那远去的德州的身影里收了回来。这时我开口和老人攀谈起来,只是想给老人宽宽心。我把手机收起来,正好和老人的目光相对,我只是冲着老人淡淡地笑了一下。
“您这是离开家吗?”我轻声的问老人。她见我说话便也不好意思的擦了一下眼泪冲我笑笑说:“不是,我是回家。”
“我刚才看您都哭了,怎么也没看到有人送你啊?”
“我是来我妹妹家了,今年十一我妹妹的女儿结婚。”说到这的时候我看见老人的眼里多了那么一抹明亮的欣慰。“我没让她们来送我,我怕她们不让我走。”老人继续说。
“结婚是个好事啊,您看您还哭了。”
“恩,结婚了好啊,她和她丈夫都在北京工作。”
“那多好啊,您应该高兴才对啊。”
“十三年了,我没有见到过我妹妹了。”
老人说到这的时候眼泪又夺眶而出。十三年了,老人没和她妹妹见过一次面。记得在老家的时候姥爷和我说他没去北京之前,自从妹妹嫁到北京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可以想象十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妹妹,老人再见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和思念的表达。然而在不得不离开的时候,老人不让自己的妹妹去送,却在短短的十秒钟对话之后哭泣了起来。一般说来,人越年长越不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哭泣,尤其还是对着陌生人的时候,然而老人却当着我们那么多人的面哭了,毫无保留,这也许只有在真正的伤情之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吧。
后来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老人已经62岁了,看上去身体还是比较硬朗的。她是上海人,老家是东北的,姐妹几个都没有在一起,见面的机会也许只有在这些子女结婚、亲人离世等能称作大事的时候才能见面。也许几年,十几年,甚至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能看见自己的亲人。那种从内心里发出的思念之情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亲人间的感情就是这样,他不同于朋友,同学,恋人,却是最令人从心里能毫无保留表现出来的情感。
之前听过一句话:“直到自己踏上火车的那一刻都还没有意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当时也只是很感触,但是近几年来却越发的感觉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的贴切!多少人如今是背井离乡,外出打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期盼,有的渴望今年能增加具体的收入,有的人希望今年能考研顺利,有的人期盼再多开几家分店,这些具体的诉求想要被实现的时候那我们只能放弃一些东西。
那我们放弃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那是对父母久违的照顾之心,那是对故乡沉淀的思恋之情,那是对爱人的愧疚之感,那是对孩子的自责之言。
在外的游子啊,是不是也有很多个夜晚,你们想起那月光下安静的故乡也曾彻夜难眠?
珍惜我们相聚的时光吧,对父母,对妻子,对孩子,对朋友,对那回不去的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