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正上着班,有个朋友微信留言想咨询一个事,我正好有点闲暇时间,就让她打电话过来。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就是关于孩子玩手机的事。我朋友瞅着孩子前一段时间表现不错,就给了孩子玩游戏相对宽松的政策,哪知道孩子得寸进尺,玩得过头。朋友急了,又将手机收回,打算不给孩子玩,哪知道孩子没有手机玩就不上学,搞得朋友不知如何是好。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经典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此后,动物按压杠杆的行为大大增加。背后揭示的原理很简单,那就是给予一个行为强化,将会增加这一行为的出现。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例如,鸽子偶一抬高头,受到强化,此后会继续抬高它的头;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斯金纳甚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功。
上面故事中,我朋友完全误会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自己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埋了。为了说明这件事,我将另外一个家长的做法说一说,以便大家理解。有一回,有位家长有点骄傲地介绍自己如何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我给孩子说了,你如果考试能考到95以上,我就奖励20分钟的游戏时间给你。如果你考试在90-95分之间,我就奖励10分钟游戏时间给你。你如果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下,想玩游戏门都没有。我一听真的惊了!哪有这样设置的!大家仔细想想,作为奖励的一般是好的事物。将游戏时间作为强化物,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玩游戏是好东西。再就是,孩子做不到每次都能考到90分以上,考不到时,孩子就会抱怨学习影响了他玩游戏,于是对学习建立负面情绪。而孩子和父母的互动中觉察到父母特在乎自己的学习,于是就将学习作为制衡父母的筹码,你不给我玩游戏,我就不学习。事情到了那个地步,父母往往节节败退、乖乖就范。因为孩子点中了父母的死穴,真可谓,自己挖的坑将自己埋了。
果不其然,没有过多久,这位妈妈就遇到了麻烦,打电话向我求救。她说,刚开始这一设置还起了一些作用,孩子为了这个奖励努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干了,撂下一句话,你不给我玩游戏我就不学习。母亲完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