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感慨颇深。
这个问题的两难来自哪里呢?来自自己的生活与对孩子的责任与爱之间如何调节。
对于绝大部分老一辈的人来说,他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被刻印了很深的时代烙印。所以他们更懂忍受,他们更崇拜责任,更推尚家国天下的概念。
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我们都深以为是的道理。
但是,这个时代在变了,过两天就2020年了。
我们在讨论老一辈的观念的时候,再仔细想想:他们何时在为自己考虑过?他们所理解的生活里,自己这个个体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首先强调一点,他们的观念里,精华留之,糟粕弃之,不完善则完善之。
是的,他们极少考虑自己的感受。这也是那些辩手们基本不敢提到的点,因为提到了,我们就自私了,我们就被指责了,我们就是有罪了。
但事实如此吗?并不是这样。这个时代最好的地方在于,我们勇于为自己发声了。
我们都承认自己的自私,却不敢说出来,因为面子过不去。
所以,什么是离婚?就是我没有了自己,“I miss me too”。都在侃侃而谈生活的时候,都在侃侃而谈悲伤与幸福的时候,真的有把这些人类最真挚的感情带入到亲身体验者身上吗?是的,坚持不离婚,ok的,这时候你每天抑郁地生活,这时候你每天制造巨大的负能量漩涡,直到吞噬你,直到“没有你自己感受的生活”彻底崩溃。
所以老一辈的忍耐,我想换种角度去理解。就是他们潜意识里头直接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将这样的感受雪藏,所以“忍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痛苦。
但我们不这么做,是我们不会忍耐吗?是我们自私吗?不是。我们会忍耐,所以我们一直坚强勇敢的在生活;我们是自私,我们每个人都自私,但我们同样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一样懂得推己及人。
我其实只想说一句话:没有自己的感受的生活,那只能叫“熬过了时间”,并不叫生活。你的生命里头,生活二字对你而言多重要?
再来,孩子。
是的,孩子也许是爱情的结晶吧。(别问我为什么用也许,自己深思一下,懂的自然懂。)然后他们便成了生活的向往和新生。
家庭意味着责任,孩子意味着爱与责任。
但是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爱。爱大于责任。我举个例子,为什么离婚里头要把两岁作为一个分界线(两岁以内直接判给母亲),就是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意识。换句话说,这时候的孩子不管是谁养,看清楚了,“不管是谁”,只要给了足够的爱,这个孩子一样能健康成长,而且管人叫爹叫妈。这不是毁你们三观,而是告诉你们真的人性。
所以,父爱母爱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责任。
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是什么?养育成人。将他们培养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成年人。这就是父母的责任。
刚才也说了,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爱。这份爱是来自父母这两个个体,而不是法律规定的关系。是来自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貌合神离的家庭。
孩子能从强忍着不离婚的父母那学会什么?学会虚伪,学会男性的强权,学会女性的懦弱,学会生活的苦难而非幸福。
所以,你们以为自己在倾尽责任,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负担和伤害。
绑架?你储教授说没有?那些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的父母,导致孩子抑郁,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导致孩子自杀,这样的真实事件你是没见过吗?
我很气愤。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好,结果却不是真的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你自己想担负责任,我觉得虚伪至极。
所以,这个问题,两个主体:父母和孩子。
作为父母,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追求。
作为孩子,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得到真正生活应该教会他的正能量的东西。
如果不离婚,作为父母的你们,对得住谁?是自己,还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