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如今,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其中微信是我们日常使用中占据我们最多时间的一个软件,遥想以前,刚开始有微的时候多么兴奋,加了一个新的微信好友心里美滋滋的,腾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彼此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了。但是微信朋友真的越多越好吗?
最近,读了断舍离这本书,书中教了我不少对家中物品的整理以及断舍离的理念,我想这个或许也是适用于我们的朋友圈的。
因为我感觉现在的生活挺懒散的,每天做着没计划的事情,没有目标,无聊翻个朋友圈能翻好久,看别人的旅游照,商品代购 ,美食分享,萌宝照片 ,萌宠生活 。
说实话,从大学一直到毕业,我的身高体重都没变,但是微信的朋友数量却是在不断增加,从几十到现在的1000多,里面有我的小学,高中,大学同学,有我的各个行业的客户,还有我的同事,行业的人占了大部分 ,可以说我的朋友圈现在简直是百科全书,什么都有。
但是自从不做我的旅游工作后,我仿佛与这一千几个好友都真的没什么联系了,我们因为某一个巧合的原因认识,后来又因为一个从未预料的原因就没再联系,或许人与人之间讲究的真的是一个缘吧,缘来,缘尽,缘散。
我不是那个圈子里的其中一个,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不是什么富二代富三代,我没资本也没胆量去创业,我也不是什么女强人会去北上广什么的拼一拼,也许我就是一个特别特别普通,特别特别容易屈服于当下生活的人,特别是今年失业以后找了三个月工作,自己像陈一鸣一样觉得有能力肯定有人要,但是却被生活狠狠打脸,特别痛那种。
我的朋友圈有着各行各业的朋友,有世界各地的,但是与我找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也真是因为辞职所以更加和这些朋友远了。没有共同话题或许才是最致命的,有时候时间久了,冷不丁发过去一个问候,发现已不是好友。
断舍离理论说断舍离一些东西是为了让生活质量变得更好,其实朋友圈又何尝不是这样,我在这段时间从辞职到找工作现在找到新的工作,我是觉得自己沦陷了,沦在朋友圈的圈子里,每天看着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然后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感觉无趣而且没希望,从来没想过脱离那个不是自己的圈子,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圈维护好。
有句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既然你和人家的生活圈不一样,也没啥共同的话题你为什么还要去拼命模仿别人,为什么不让自己活成真正的自己,明明自己和别人是截然不同的人,却因为主观喜欢那样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却只是东施效颦何必呢。
今天在上教资考试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点是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个理念理解能理解可是做起来才发现成年人的个性发展史最容易被压制的,反而小孩子的个性特别容易放的开。
朋友圈,那么多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有取舍,有自己的判断才是理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