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知道哪一天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开始在脑海浮沉。
如同新长出来的肌肤,就是在注意到的时候,泛着粉嫩的光,貌似新鲜出炉,却又必然经过了不吵闹不声张的一段默默无闻的时光。
“从心所欲”和“不逾矩”,难道不是截然相反背道而驰吗?我很疑惑,究竟是什么人有什么翻天的本事有如此强悍的能力。
那天在晨光中奔跑,能够自如轻松地调动自己身体的肌肉,于我而言,也许是某种不曾看见不曾注意到的自由。
内心默念“从心所欲不逾矩”,即使有很多不解,但依然获得了某种力量——自由的力量。含混不清界限模糊,可就是觉得有种自由的浪漫在里面。
在之后某一天清晨,从遥远的梦乡返回,嘴里咕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趟旅行归来,我竟不知还偷偷带来闪亮亮的珍珠。
那天醒来,因为这枚珍珠的原因,我的心情逐渐昂扬,继而飞扬。
轻盈、欣喜,似乎百花丛于香甜中翩翩起舞的彩蝶。
我在日记中慎重甚至有些敬重地写:今天是个好日子,要小心对待。
当然,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只是正好契合那一天的心境。
我想,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才是重点,才是因。
对于一个历经世事变幻,走过山水坎坷,路过各种人心鬼域,在欲望之海中浮沉大半生的苍桑灵魂来说,这纷繁世间,无非取舍而已。
而经过几近一生的磨练,浪里淘沙,他们自然知道什么才是至真至重。
抛去无谓的世俗欲望,接受命运风雨的洗涤,淡然淡定,且淡泊。
不是没有了欲望,只是欲望变得更少更易得。没有年轻人的雄心,也没了太重的胜负欲求,更没有蓬勃的贪婪。
是放弃了吗?是躺平了?或者,是看透了?
不,只是经历过了,拥有过了,也失去过了,也就看轻了看淡了。
通透的智慧,摆脱束缚的自由,慈悲平和的态度,这是孔老夫子心中的道德至高境界,也是自由的至高境界。
这是只有经历,只有被时间精心打磨才能达到的巅峰。
那么,对于我,有什么启示呢?
无他,唯坦然接受,接受可能遇到的黑暗、折磨、风雨……阳光和彩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