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以孝顺为美德,然而当下,处处与国际接轨,讲究人权个人自由之后,批评愚忠愚孝者也越来越多,渐渐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孝了。
以前的人,很朴素的思想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思想意识根深蒂固,所以人人认可父母管教孩子,当然包括打孩子,北方有句歇后语叫做,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可见打孩子多么常见。那些父母们,经常交流打孩子的心得,谁家爱打,谁家不打或者少打,那些街坊四邻甚至会过来说,你们家的孩子太娇惯,都不见打。
在之前那个熟人社会里,大家的关系稳定,情绪也没那么大张力,邻居们在串门时遇见了打孩子,也可能会说,打两下就算了。在大多数孩子的意识里面是已经接受了被父母打的。所以父母打骂孩子,孩子不会那么抵触,大家人人都是这样的,渐渐觉得稀松平常了。那些棍棒下打出来的孩子,大多还孝顺懂事。
而现在的父母和孩子们,渐渐的都不太接受打孩子了。而孩子还是需要管教的,有得父母避开了肢体暴力,变成了语言的刀子,如果肢体暴力肉体疼痛,那语言的刀子也可句句诛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孩子跟父母相处的时间也在变少,那些留守儿童尚且不论,就是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个上学,一个上班,真正的相处和陪伴不够,父母累,孩子委屈,彼此挤压了足够的情绪,一触即发。
孩子感受不到爱,父母感受不到孩子的孝顺懂事,说到底,都有一个不合理的期待。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做不到啊,孩子们也希望有个马爸爸,王爸爸,许爸爸,父母也同样做不到啊。父母不要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也要懂得父母不易。
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同样会困惑。父母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早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拿,别人的房间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进,可是有的父母自己并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有便宜就要占,他们混蛋起来比孩子段位高多了,一个转身又来教育孩子了,可不可笑。大人们以为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们最善于观察,早已把大人们的丑恶嘴脸尽收眼底,大人们还一无所知来演戏。
现在要重新找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平衡点还真不容易,孩子理解父母很难,他们小,不过孩子是最容易感受到情绪的,而父母一旦成为父母可能也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小孩子。他们有不良情绪时,肆无忌惮的发给孩子,让孩子在情绪的炮火中或者在冷暴力中感受冰火两重天,孩子不知道应该怪谁,孩子们也许觉得如果他们不存在,父母就不会为他吵架为他奔波为他痛苦了,况且有的父母受了一丁点委屈辛劳都会告诉孩子,都是为了你。
说来说去,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对谁错,生活哪里有那么多大是大非,对于家庭亲人而言,不过是好则皆大欢喜,不好两败俱伤,父母和孩子,还需要继续找到一个好的相处之道,好好珍惜这一场生命里最特殊的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