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作课第10周活动作业的第5部分【思考与践行】的展示。
第10周阅读的内容是《定投改变命运》第二部分第4节:大势所趋都会有泡沫。
1.文章讲了什么
这一节主要讲了大势和泡沫的关系,即,大势之中必有泡沫。看明白这一讲,不仅能帮我们以正确姿势应对当下已然呈现的大势,更重要的,当下一个大势来临时,我们依然有可能足够幸运,幸运到能够抓住又一个大势。
2.怎么讲的
用what/why/how的框架梳理如下
2.1 What 丨泡沫破裂前后会发生什么
百度百科里提到,泡沫的引申意思是
比喻某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
泡沫破裂前会发生什么?作者以火爆发展的新兴行业人工智能为例,通过多个事件(行业丑闻):Facebook侵犯用户隐私、IBM侵权、Cambridge Analytica操作选举结果、Amazon使用算法开除员工、Kiwi Campus人工远程操作所谓智能机器人,指出,人们开始担忧人工智能的繁荣可能并非由于其真正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参与者使用非正常手段创造出虚假价值。也即,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泡沫是否要开始破裂...
泡沫破裂后会发生什么?作者以曾经历过泡沫破裂的互联网行业为例,通过数据:标准普尔指数历史价格走势(下图)、中国网民从2000年到2019年数量变化,确凿地指出,对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即便“喝着泡沫“入场,两个大周期后回头看,也做到了低点买入。
图片泡沫破裂前,人群中弥漫着恐惧情绪(因此会做出怎样的行动?)。泡沫破裂后,对于真正有价值的行业,将会重新展现增长趋势。
一切最终的大势所趋在早期的时候都会经历至少一次的泡沫产生、泡沫放大、直至泡沫破裂的过程。
2.2 Why 丨为什么大势所趋会产生泡沫
用约翰•费舍的变革曲线做解释如下。
图片人们在接受变化的时候,会从早期的焦虑,进入亢奋(波峰)状态,然而紧随其后的是很长的充满负面情绪(波谷)的过程。接着,人群中出现分化:有人心比天高,随后遭遇更大挫折;有人害怕,所以放弃;但还有另一部分人会接受,直至适应。
- 波峰即是泡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 波谷即使泡沫破裂的理由。
这在交易市场上展现的尤为清楚,因为每一时刻的价值就是人们对标的价值整体认知的体现。所以人们无知无畏亢奋之时,形成泡沫;人们极度恐惧沮丧之时泡沫破裂。
2.3 How丨如何应对泡沫(大势)
事实上,哪里有泡沫,哪里就可能有机会——至于是否真的有机会,要看那个产生泡沫的事物有没有长期可持续的价值与增长。
这一部分,作者用区块链行业举例,指出,经历多次泡沫破裂的比特币,在2017年这一次的泡沫破裂后,已经进入到“皆难否”的境地——再也没有人否认区块链的价值了。而这,就是一个趋势已然确立的最重要标志。
面对趋势,不要像大多数新手那样,产生以下想法
- 我要是那么早就选对就好了;
- 我也要找到一个投.资标的而后早起进入然后同样获得成功。
因为,真正的大势只能是稀缺的,下一个大势即便有也只能在很久以后,与此同时,已然确定的大势,它所发挥的影响会持续很久很久。
所以,抓住眼下这个大势是想要改变自己未来状况的你的不二选择。
3.讲的对吗
人们集体盲目乐观时,泡沫产生;人们极度悲观沮丧时,泡沫破裂。
标准普尔指数历史数据图表清晰展现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市场走势,有力说明了大势与泡沫的关系——真正有价值的标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泡沫的产生、放大及破裂过程,而后再重新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虽然说历史不足以百分百预测未来,但至少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参考历史规律。我认可作者。
4.对我的启发是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清楚了解关于泡沫产生的来龙去脉,震撼之余,仿佛在不确定性找到了确定性——看透事物本质,从容应对变化。
回顾历史,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一样,一切最终的大势所趋在早期的时候都会经历至少一次的泡沫产生、泡沫放大,直至泡沫破裂的过程。
维基百科显示,在世界各国,曾有过如下泡沫经济
- 20世界20年代美国泡沫经济
- 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全球股灾
-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
- 1994年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1999年-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 2007年美国为主的次贷危机
而全球经济所呈现的大势就是上涨(MSCI World 从1987年12月31日至2019年9月30日,年化复合回报率7.86%),所以,每一次的泡沫产生及破裂就好比市场对(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协调做出的反应,而这不足以改变大势最终的发展。
认知不协调的人是多数,所以,巴菲特说他会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疯狂,李笑来说真正的价值来自于特立独行且正确。
有人只看表象,据此产生情绪,做出行动;
有人看透实质,因此从容笃定,顺势而为。
5.你计划怎么做或已经在践行了哪些事情?
多读书、读好书。尽可能看到更多事物本质,从容应对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