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本学期新转入,我也是新接这个班级,因为我们都是“新人”的缘故,我和他似乎一下子就熟悉了。
刚上课的前几天,小文给我的感觉特别好。懂礼貌,一见到老师就问好;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课后,他时常捧着课外书,啃着手指,聚精会神地看。可,跟他同时转入班级的小涵却告诉我,不要被小文给“骗”了,他并不是这样的。嗯?小涵和小文之前可是同班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本来想向小涵打听小文之前的学习情况,可我觉得孩子都转学了,以前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式,没有必要再去纠结。我感谢小涵的提醒,并告诉他,无论之前的小文怎么样,我都相信,小文会有新的变化。小涵的眼睛一缩,瞳孔瞬间变大,我看到了他眼里的震惊。
不知道小涵是不是把我的话告诉了小文,他的表现更好了,课堂上时常有精彩发言,作文也写得特别有新意,我在班级里表扬他,他灿烂的笑容感染了我。
可,期中练习后,小文整个人就变了。
他期中练习情况特别好,考出了据说是他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他的脸上充斥着得意。可自从这次的练习后,我发现小文渐渐地变了。
课堂上,他会偶尔走神,一次,他在桌肚里玩着魔方,被数学老师发现了,还没收了他的魔方,他为此很是懊恼。请求数学老师将魔方还给他,可数学老师一直没有归还,他低垂着头请我向数学老师求情,数学老师提出了课堂上认真听课的要求,若是小文能够做到,就把魔方还给小文。小文点着头,表示一定改变。
可第二天,小文居然在课堂上偷偷看起了课外书,俨然把和数学老师的约定抛在了脑后。这让数学老师相当愤怒,还魔方的事情自然是不可能了。
小文来到办公室向我哭诉,可我也没有办法,我告诉小文,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契约。可小文的一句话却让我震惊。
“老师,我根本管不住自己!我只想着玩,或者是动。”
怎么回事?小文期中之前可不是这样的呀?这究竟是怎么啦?小文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孩子突然的转变,肯定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立马跟家长联系。
小文妈妈一接到我的电话,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她跟我在电话里讲述了整整五分钟小文在家里的“种种表现”,不爱干净啦,写作业拖拉呀,不爱运动啦,不体贴父母呀,反正,在小文妈妈的心里,小文简直一无是处。我耐心地听着小文妈妈的诉说,看得出来,她的这些心里话,一直都没处说。等小文妈妈说完,我立刻共情:“小文妈妈,您真是太不容易了!”小文妈妈听后,哽咽着说:“段老师,我们是外地人,小文爸爸在市场卖鱼,我打点小工,每天起早贪黑的,就想着给小文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可小文却不珍惜。”
我这才发现小文妈妈的不易,看得出来,小文妈妈把自己的想法都嫁接在了小文身上,可小文并不领情。听完小文妈妈的话,我本来想“告状”的心慢慢改变了,我不能再火上浇油了。我告诉小文妈妈:“小文在学校表现挺好的,感谢您的辛勤教育,虽然他有一些小毛病,但我们一起努力让他变得更好,请您转达我对他的鼓励!”
小文妈妈听了,先是震惊,后说了一连串的感谢,就这样,我们结束了通话。
打完电话,我坐在办公桌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文在家里遭受的是母亲的挑剔,而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的批评,他只能通过课堂上看书、玩魔方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议,他很让我心疼,我打算和小文聊聊。
“小文,我今天跟你妈妈打了电话。”我直接跟小文说。
小文一听我的话,他的头低垂着,都不敢看我。我拍了拍小文的肩膀,喊他抬起头,“小文,我今天是去表扬你的,你虽然有些小毛病,可是你热情、正直,有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欢你!”我温和地看着他。
小文听到我的话,嘴巴张得特别大,都可以塞进去一个大鸡蛋,看着小文的表情,我粲然一笑。“小文,别惊讶,你本来就这么优秀,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变化。你跟我说,课堂上总是管不住自己,这也很正常的。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解决办法。”
小文慢慢放松下来,我跟他讨论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给他制作一个课堂表现评价表,请各科老师对他每一节课的表现打分,如果每天表现有进步,就给家长发表扬的信息。说着,我打开电脑,一晃儿的工夫就制作好了表。我把表递给小文,和他击掌,期待小文的进步。
后来,小文果然如约定的那样,他开始努力克制自己,课堂上也有了一些小进步,课堂上他的眼神更专注了,字也越写越好了。我也和小文妈妈商量,多鼓励,让小文体会到改变带来的满足感。
就这样,以前的小文又渐渐回来了。面对着小文的改变,我感受到学生的无限潜能。当学生发生了问题后,要多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变化,更多的去聆听,给予学生更多切实可行的指导,或许,孩子就会发生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