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没有大太阳,有风,天气凉爽爽的,一改周五的又闷又热。
杨先生仍旧早起跑步。我呢,睡眠浅,一早听他起来烧水晾衣,走来走去,拖鞋和地面的摩擦声,在安静的早晨显得特别响。直到听见他关门出去了,我又眯了一会儿。
早餐吃的发面饼。这是我解锁的新款发面饼,不用和面,只用筷子搅成稠稠的面糊即可。等发酵后,再打入鸡蛋放上葱花搅拌排气,直接放电饼铛里烙。别说,这新款发面饼又软又香,好吃又方便,以后可以常做。
学校小菜地的“小落苏”(小茄子)下来了,同事采摘腌好,我们吃现成的。讲真,这新腌的“小落苏”下饭,比肉好吃。
天气凉爽,收拾完打算带父母出去转转。打电话,她和父亲正在北面的餐餐乐买菜,接上,直接出发吧。
目的地,是上海的古镇朱家角,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前带父母去过西塘,虽说古镇的样子都差不多,但没来过的地方总是新鲜,就当换个地方走路吧。
路上,看景聊天。快车道两边鲜花盛开,各色月季竞放,真是美的惊人。
车上,母亲说起最近两天她的耳石症又犯了,眩晕时动不得。说老家三姨的亲戚也得了这个毛病,做一种头部体操,没吃药就好了。母亲试着做做,有效。父亲也给她又买了药。先生说上次医院开的药单他留着,打个电话用我们的医保去买点药很方便,没必要自己再去花钱。母亲说我们都忙着上班,她没事。
人上点年纪就这样,多说也无用。尽量照顾到,剩下的就由着他们吧,开心就好。
没想到周末,来游玩的人也会这么多。地下停车场基本满位,景区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中午了,一人先吃个苹果和萝卜丝饼垫垫肚子,一会儿碰到合口味的再吃。
一河两岸,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木房子,卖各式各样小东西和吃食的小店,热闹喧嚣的烟火气,这就是古镇最大的特色。
我们边走边看。臭豆腐到味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奇怪,不吃辣子的江南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小店在卖红红的辣椒酱?那火红的颜色,飘在空气里的辣味,一看一闻就知道“辣得不轻”。
临近端午,各式各样各家各户的大肉粽、蛋黄粽、大肉蛋黄粽,门前生意火爆。裹粽老太手急眼快,手法熟练,一刻不停。酱油米、酱油腌过的大肉、咸蛋黄,浓油赤酱的,和我认知里清清爽爽的江南大不相同。
这也是地方特色。在我的家乡,从小吃的都是赤豆红枣黄米粽,没有大肉粽。粽子,我们还是习惯吃甜的。父母也是。
还有蒸咸肉,粽叶裹的红蹄膀,烧鸡脚,虽然色相都不错,但都油乎乎的,只看着饱眼福,却没有吃的欲望。
人太多了,转到河边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吹吹风,近看,看水看船,远看,看人看天看桥。换个角度,都是卞之琳的《断章》,都成了各自眼中的风景。
圆金禅寺外有一家清爽干净的凉皮凉面店。进去吧,歇歇脚,午餐就在这里吃吧。爸妈不习惯吃凉的,给他们点了菌菇和番茄鸡蛋汤面,这样连吃带喝,吃着舒服。我和先生吃凉皮凉面,吃着也舒服。
吃完继续转。沿着阴凉地方,慢慢走。老人团很多,外国人也很多。一家卖米花糖的小店,机器爆米花饼的啪啪声,又闷又响。有心理准备的,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看热闹,不知道的过路人,猛的被吓个激灵。
走到大清邮局,母亲又有点晕了,赶紧坐下来做做头部体操,好多了。
也逛的差不多了,不舒服还是打道回府吧。到家四点半多,歇歇,又给母亲去买药。跑了三四家,总算买了两样,另一样跟药房订好,明天到货。
我跟母亲说,现在不上班,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身体锻炼好,这样才能跟我们出门溜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