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杀男孩: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关于6月13日一位刚高考完男孩自杀身亡的有关报道。
男孩自杀前在qq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定时发送的,上面写着:当你们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已经死了。
不禁让人毛骨悚然。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有勇气死,没勇气活,估计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唏嘘声。
但是当你看完他约3000字的“绝命书”时,也许你就会收回你的唏嘘了。
男孩从小就在父母亲的高期待下长大,父母亲没有高学历好背景,只是一昧以各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要求他变得完美。
遗书上这样写到:
在福州这边也是有点什么事情就打,妈的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隔一耳光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光打过来
后来反正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不是我吹,不写作文,数学睡到广播里说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小时才开始写,我还是考了全校335名),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稍微改改,然后打电话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我跟你转到其他学校去,莫浪费老子的钱,我***痹的钱钱钱!然后我就知道,我的人生以后都会很黑暗,也许有些夸张。(后来真转了)

最后一次也是因为争吵,男孩就自杀了。他决绝到说出: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看男孩的遗书,其实写的很乱,也觉得像是在宣泄不满,就是一个尚未懂事的小孩写的过家家的气话而已。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黑暗到见不到光了。长期以来的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的情感世界布满了乌云。到最后,压抑太久,无处安放,只想到这样一种自以为一劳永逸的解脱方式,留给父母一辈子的伤痛。
二、我该相信你是爱我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确实各有各的不幸。
前天一个网友拍摄的短片:一位母亲情绪失控,将4岁的孩子直接丢到旁边的脏水河里,孩子一直哭一直挣扎,母亲反复捏打,拽上来又扔下去。那画面,简直就是丧心病狂。那些网友们说起自身的经历,有些简直堪比电视剧上的狗血剧情。
和A君聊天,A君说:其实真的好羡慕你,家庭氛围那么好,一点都不像我家。感觉自己活着真的好没有意义。后来听她说,她说因为她爸妈从小就将成绩看成至高无上的东西,只要成绩好,那你这个人就是成功的。因为A君从小成绩就很差,所以一直被爸妈和弟妹笑。
A君爸妈心情一不爽,就这样说:养你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养条狗,狗至少还会摇尾巴。
A君有什么说一下弟妹,弟妹就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我比你有文化,就是比你有能耐。
为人父母教育的失败,导致小孩也跟着模仿学习。他们一句“我养了你还不能教育你”,直接将你至于最深的愧疚之中,你不得反驳,你不得反抗,即使爸妈是错的,那也是你的亲生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在他们的观念中,生而不平等,因为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馈赠的,即便日后你工作了独立了,也是建立在当初他们对你的抚养之上的。
这种所谓的爱,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非爱行为”,就是以爱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其实是一种非爱性的掠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女)之间,父子(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三、抱歉我无法成为你心目中的“完美小孩”

每个失意的父母,都希望将自己的愿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下完蛋就期待着他们飞上枝头变凤凰,却从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倾注过心血,从未设想过孩子需要关怀和爱,需要引导和教育。
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成长成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小孩”,可惜,我们不是机器,终将无法千篇一律。
如同几米漫画所写:
大人们总是把我和别的小孩相比
把我批判得一塌糊涂
把别的小孩说得毫无缺点
可是,我不是完美小孩
毕竟,谁都不是完美的
大人的眼中只有金钱
总是梦想有一天能住上豪宅,开上名车
于是,他们把这种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
寄托在了我身上
总是让我好好学习
还说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好工作,才会挣大钱
他们只知道让我们做啊,做啊
一直做到身体变成一具尸体
也许,我们真不该降临在这个世上,抱歉成为你的孩子,给你带来了那么多的纷扰和不安,以及无尽的失望。
我的那些小小的希冀,只愿:
在某个神奇的时刻
宇宙是完美的
世界是完美的
万物是完美的
我也是完美的
你也是完美的
这样,我们就能得到多一些的关爱和温暖。
亲爱的爸妈:
设若未出生之前,你们就能看到我那么多的不完美
你们,是否还愿意成为我们的父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