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抄书——《人间词话》(六)

抄书——《人间词话》(六)

作者: 市井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21:42 被阅读0次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吴奔星《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境界”论》

    境界既非单纯写景,还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实际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而是否表现了真景物、真感情,便是有无境界的标志。把感情的表达也作为境界看,比单纯地把风景描作为境界看,其领域较为开阔,也符合我国诗词的具体情况。同时,把景物与感情作为境界的内容,也说明所谓境界就是指人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较之“兴趣”、“神韵”、“气质”等架空立论之说,的确容易捉摸。


    唐圭璋《评<人间词话>》

    王氏尝言“境界非独谓景物也”,然王氏所举之例,如:“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楼外出秋千”,“一一风荷举”,“柳昏花暝”,“夜深千帐灯”,“独鸟冲波去意闲”等,皆重在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何能尽词之能事?即就描写景物言,亦有非一二语所能描写尽致者;如于湖月夜泛洞庭与白石雪夜泛垂虹之作,皆集合眼前需要见闻感触,而构成一空灵壮阔之境界。若举一二句,何足明其所处之真境及其胸襟之浩荡?


    佛雏《“境界”说的传统渊源及其得失》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此即近人所谓“表现形象”,跟以描写“景物”(包括人)为主的“造型形象”相区别。其实,诗人的情绪、情致、因物而起(“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所谓“情以物迁”,诗人与外物的关系,总是“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关系,因而诗人之“情”不可能完全脱离物象而赤裸裸地得到艺术表现。


    冯友兰《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

    这里所说的景就是一个艺术作品所写的那一部分自然,称之为景,是对情而言。对情而言则曰景,对意而言则谓之境,这条是说一个艺术作品还要表达一种情感。意、境、情三者合二为一,浑然一体,这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意境。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其含义应该乃是说,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所以欲求作品之“有境界”,则作者自己必须先对其所写之对象有鲜明真切之感受。

    至于此一对象则既可以为外在之景物,也可以为内在之感情;既可为耳目所闻见之真实之境界,亦可以为浮现于意识中之虚构之境界。但无论如何却都必须作者自己对之有真切之感受,始得称之为“有境界”。如果只因袭模仿,则尽管把外在之景物写得“桃红柳绿”,把内在之感情写得“肠断魂消”,也依然是“无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抄书——《人间词话》(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sd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