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么,罗四维,欢迎来到‘四维杭州’!请输入你今天的8小时闯关计划:________”
这是一周前那个迷迷糊糊的午后,接引员介绍时空复合境界“四维杭州”之后,对罗四维说的“最后”一句话——此后整整一周,她和她的声音,尚未以任何形式再出现过。
那个神奇的午后,当罗四维还心绪难平地热切期待视野中会如同科幻场景一般,涌现出浮窗般的电子屏幕,以供填写8小时闯关计划,接引员就在时间的流逝中,不知不觉间来无影去无踪地隐匿了。
当时罗四维正傻乎乎地站在学妹诗皎的工位旁,厚厚眼镜片下的双眼迫切又无助地在眼前搜索着,口中还喃喃小声呼喊“接引员,接引员?”……直到学妹推了推她伸出的右手手腕,直到被工位隔板尖角弄伤的掌心传来刺痛,直到不禁“嘶——”地一声疼得倒吸口冷气,罗四维终于不情愿地“醒了”。
学妹诗皎快速取下两只蓝牙耳机,顺着罗四维右手不自觉指向的电脑屏幕看去,满面堆笑地开心拉着她问道:“太好啦!学姐,你来了!刚才跟我说什么了?是论文修改意见吗?戴着耳机没听到你的指导呢!”
“哦,哦。”罗四维回过神来。
学妹电脑屏幕上“《诗经》”“北京”“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乾隆”等关键词纷纷涌入眼帘。
“诗皎,你为什么叫诗皎?”罗四维下意识喃喃问道。
“啊?”学妹愣了一下,被突如其来的提问闹得莫名其妙。
罗四维突然两眼放光,顾不上掌心的生疼,双手紧紧抓住学妹的右臂摇晃起来:
“诗皎,你有没有被哪位接引员带入过,嗯,譬如叫‘诗皎北京’之类的时空复合境界?”
“哈?”一头雾水的学妹被彻底问懵了。
罗四维饱含期待的发着光的眼神渐渐黯淡下来。她清了清嗓子,想想还是先不分享刚刚自己都不知所以的奇遇了,便灵光一现,将话题引回学妹的论文:
“喔,是这样的。我刚才突然联想到,你的名字跟你的研究好有缘分呢!
诞生于周代的《诗经》之所以跨越两千多年,还能直接影响乾隆在北京营建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核心正在于跟你名字读音近似的‘诗教’两个字!诗皎,或许冥冥之中,我们每个人此刻正在做的事,都由跨越时空的缘分牵引。”
“哇!学姐!‘诗教’两字的概括太精准了!谢谢指点!真的跟我的名字读起来好像!这么一想,咱俩也真的很有缘分,我研究的北京清漪园,正是以你研究的杭州西湖为模板营建的呢!你瞧,正巧在引用乾隆这句诗呢:‘六桥一带学西湖’。”
“哈哈,是呢,不光苏堤六桥一带,整座清漪园的山水格局都是写仿杭州西湖。可以说,清漪园数年间的人工营建,是杭州西湖人与自然千百年间协同营造的‘快进版’。”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与杭州西湖比较示意图(引自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02
一番岔开话题的学术讨论,“合理”圆过了罗四维的突然出现,学妹没有再提起“接引员”“诗皎北京”等奇怪发问,更加开心地投入噼里啪啦的码字进程。
罗四维挪着微微扭到的脚踝,踱回自己的座位。
面对摊开的日记本,她不由自主拔开钢笔,小兴奋地写下接引员的最后一句话:
“罗四维,欢迎来到‘四维杭州’!请输入你今天的8小时闯关计划:________”
这句话,罗四维写了7遍。
每天一遍,整整一周。
每次边写边在心中默念,仿佛接引员还在身边督导。
然而,长达一周的时间内,她竟然没有一天,能够顺利通过自行设定的8小时闯关。越写,越自责懊恼沮丧。
她无力地瘫在研究室躺椅,却连午休都失眠了。
这种姿态,简直是当下流行词“躺平”的直观写照。
原以为,接引员的不期而至,“四维杭州”神奇境界的出现,是挽救她将近一年颓势的天降神助。
原以为,自己会因此鼓足干劲,从此凝聚涣散的注意力,每天专注高效完成8小时自设任务。
原以为,这是一切转好的征兆……
接引员的到来,正逢2021年因疫情滞后一年的东京奥运会期间。
网络上人们热烈谈论的奥运话题,总绕不过那些“开局即巅峰”、流星般划过继而“陨落”的天才运动员们。
罗四维也曾为他们的“开局即巅峰”而惋惜,可转念想想自己:
如果“四维杭州”是一场赛事,那么她简直上演了“开局即谷底”!
或者说,长期在谷底低迷的她,本以为、本期待新的开局是彻底爬出的机遇。
然而又一次的期待,迎来的是又一次熟悉的失败。
她甚至没有沾到什么“新手的运气”——就连接引员出现的那天,她的状态效率仍一如既往地低下。
躺平在谷底,或是应了“积重难返”或“本性难移”吧!。
03
提起“本性难移”,接引员出现后的一周。罗四维无意间读到了一首英文诗。
是Philip Levine菲利普·莱文的The Doctor of Starlight《星光医生》 ,也有译者翻译为更能形象传达主旨的The Blue Star《蓝色星星》。
这首寓言诗讲了这么个生动的故事:
有位患者"I"(“我”),正对心脏的胸口皮肤上,有一颗小小的,闪着光芒的蓝色星星。
于是就诊于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请帮助除去这颗蓝星。
医生完美地摘除了那颗闪光的蓝色星星后,刚开心地高呼“I have it!”(“我做到了!”),但飞快安静下来,问患者:
"And do you know what we have under it?"
“你知道那颗被去除的蓝色星星的下面,是什么吗?”
"No,”I said.
“不知道。”我回答。
“Another perfect star."
“是另一颗完美的闪光的蓝色星星。”
I closed my eyes,but the lights still swam before me in a sea of golden fire.
我紧闭双眼。但是蓝光仍在我眼前的金色火焰中璀璨闪烁。
"What does it mean?"
“这意味着什么呢?”
"Mean?"he said,dabbing the place with something cool and liquic,and all the lights were blinking on and off,or perhaps my eyes were opening and closing.
“意味着什么?”医生边答复边用清凉的试剂擦拭着这块皮肤上的蓝色星星,蓝色星光随之忽明忽暗,或者是我的双眼在一开一阖。
"Mean?"he said,"It could mean this is who you are.”
“意味着什么?”医生回答道:“它或许意味着你是谁。”
04
被摘除的一颗蓝色星星的正下方,是另一颗一模一样,完美的蓝色星星。
"It could mean this is who you are.”
“它或许意味着你是谁。”
这个场景,这句开示,如同一颗颗蓝色流星划过罗四维心中黑寂的苍穹。她转念一想:
“咦?日复一日,开局即谷底?还有比这更糟的吗?!没了呀!
大不了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同款失败呗,还会更差吗?不会了呀!
原来是我再次不切实际地期待瞬间‘触底反弹’,简直恨不得一下子从低谷反弹发射,直冲云霄。”
罗四维仔细回味着接引员的指引:
必须每天每天都踏踏实实通过自己设定的8小时闯关训练,潜台词应该是需要一天天慢慢积累,别说一天了,可能一周,一月,或者长达一年,都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提升。
她不免联想起杭州西湖。
举世闻名、妇孺皆知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在北宋时被才子柳永盛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可从事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的罗四维非常清楚,杭州真的“自古繁华”吗?
才不是呢!
学妹诗皎研究的《诗经》,诞生于诗歌礼乐文化繁盛的周代,当“夏商周”在黄河流域陕西河南一带“三代质文相禅”,孕育着传衍至今的灿烂华夏文明时,杭州是怎样的境地呢?
偏居中国东南、钱塘江入东海一角的杭州,届时还是块无名的沼泽盐碱地。
夏商周与“未来的杭州”(引自 张其昀监修《中国历史地图 上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被封了个小小的“钱唐县”,为躲避汹涌的钱塘潮,县城只得默默无闻地躲在山地。慢慢地、慢慢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随着沧海变桑田,直至隋代贯通江南运河,成为运河的南部端点,才被提升为“杭州”,才慢慢走向繁荣。
罗四维心想:
“开局即谷底”,或许正是“四维杭州”送给我最好的“新手的礼物”呢!
如果我千方百计想要逃避的、去除的每颗蓝色星星的正下方,都是另一颗蓝色星星。虽然它闪烁着我一直不喜欢的蓝色星光,但身处黑暗的谷底最需要的,不正是光吗?那么不如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这颗蓝色星星,如勋章般佩戴着它,砥砺前行。
正如千百年来多少先贤接受了杭州这片盐碱沼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它由“蛮荒”建设为“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