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化的各种应用场景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随处可见。大数据、AI、互联网科技也成为普罗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机器人服务员、无人驾驶汽车都成为过一时网络上的热点。去年在成都的网红无人超市体验了一把,确实免去了导购在身边影响和高峰期排队付款的困扰,整个购物过程方便快捷。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带给生活与工作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谈到加深了我们对未来危机感的考虑——未来有多少工作会被替代?是否自己也在其中?那么又应该提早做哪些准备和改变?
成都的网红无人超市今天听李开复先生谈对AI的解析,关于人工智能,普通人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哪些工作会被取代,哪些工作是安全的。这里区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列出了两张就业风险评估图。
就业风险评估图:体力劳动对于体力劳动来说,X轴左边是“低技能、结构化”,右边是“高技能、非结构化”。Y轴下边是“弱社交”,上边是“强社交”。
为什么训狗师会在第一象限的安全区呢?其实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训狗师60%的工作是容易被替代的,但是狗对于人类的情感连接是非常强的,相当于家庭的一份子。主人还是不太愿意将这样的一份工作交给机器人去代替。老人看护人、理疗师都是属于有情感有温度才能够更好完成的工作。所以不容易被取代。
就业风险评估图: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图的Y轴与体力劳动一样(弱社交到强社交),但X轴不同:左侧是“优化型”,右侧是“创意或决策型”。
需要社交互动的高灵活度、以及依赖精细手工的高创造性工作目前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短板。所以可以往这些类型工作去优化提升。
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也会伴随而来社会的焦虑感上升。但是除了以上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并优化自身之外,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也更加值得思考。人生不全部是工作,工作可以让人生活的更好,但人生的意义在于爱,人和机器本质的区别在于拥有爱的能力。接受和适应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改变,善加利用再加上我们本自具足的爱的能力,作为大众中的一员我们本身也正在更好地走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