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我们社会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可以说“变化”这个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当你能够与变化共舞,你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5年前我们讲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互联网,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必须跟上互联网,你的企业才能够跟得上这个时代。
3年前我们讨论更多的一个词叫做不确定性。面对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该如何去让让企业去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那就是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数字化时代!
为什么会有时代标签的变化呢?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当中,就像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和组织能力全新调整一样。
所以我今天会从组织的变化的角度来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1、企业组织结构的评价正在变化
现在更关注的是产出而非是投入。
按照数字化生存的逻辑,传统的组织核心的要素之间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从结构评价薪酬合约,面临的风险的要素都在发生的变化。所以从评价的角度上来说,传统组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你的投入,而忽略了绩效。
大家在意的是你到底花了多长时间?你每天工作当中投入了多少时间?曾经有一个创业者,他说他每天晚上10:00一定会回到公司,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回去?他说,每天晚上回去之后看到,大家都在加班,我觉得心里非常欣慰,然后他觉得这个公司没问题。
听完之后,我开始有点疑惑,虽然说大家也在加班,但是为什么要在10:00这个时间在加班呢?一位在意工作投入跟结果和绩效,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不就是形式化吗?
一个公司里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活得好?
如果是态度非常好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那么我们会非常担心你的组织和企业。因为你可能只会关心态度,而非结果,所以在新的企业的评价当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产出,而不是你的投入。
新组织,新企业更注重的是工作结果产出部分,这就是评价的变化。
从风险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很多传统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最大的风险在于结构的僵化和角色的依赖。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去传统国企,最大原因在于结构僵化和角色依赖,因为这些企业会让80后、90后、甚至00后觉得非常呆板和压抑!而在新的企业当中,遇到最大的风险却是未知的压力和企业管理的混乱。
2、企业管理核心:让成员持续的拥有创造力
企业变化来自两个:一是企业管理;二是人力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因为人们不愿意按照成绩的制度来执行的,更想打破常规,得到更快的晋升!
如果你今天想招聘一个人,给他一个角色他是不会来的,如果你愿意给他一个平台,他可能会来,所以你就会理解整个企业当中,人与组织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如果在固化这种组织变化,我们就无法让这个企业保有融合度,无法打开企业的边界,无法打掉部门的墙进行跨界合作。
而打掉部门墙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就是你的人力资源体系,能不能像腾讯的国际化一样,让员工离开原有的岗位去选择他的上司。互联网的发展会导致传统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会有很大的调整。企业只需要干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去驾驭这种不确定性。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最关心的是绩效。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影响绩效的因素已经不在企业内部,而在企业外部。
在今天环境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你的组织,是你的企业本身,哪怕你今天做的很好,也许也有可能被环境所淘汰。
所以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挑战是,我们一方面要取得绩效,另一方面我们就是要驾驭各种不确定性,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为了获得绩效,而不能够驾驭不确定性,那么这个企业很快也会被淘汰。
3、保持持续的创造力
如何驾驭不确定性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的成员保持持续的创造力,把员工被压抑的成分释放出来。
所以今天的人力资源要解决的事情是,战略之间的协同效率。今天战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怎么样才能站在未来看现在?
用任正非的话来说:“战略的方向大致正确就可以,具体看你执行的效果。为什么说战略方向大致就可以?因为今天社会变化太快,没有办法预测和确定你的选择,也没有办法用竞争优势来衡量,更没有办法,去简单的去讨论产业的边界。”
今天的企业和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力资源如何与战略进行协同,所以我们要从战略层面去看企业经营的目标,公司的优势,外部的机遇等等这些要素,需要跟你的有限的资源能力结合起来。
所以我们谈战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实施公司竞争优势来看,而不是他的资源,我们谈的是人员的配置。当我们谈到外部机遇的时候,不是谈目标和优势,我们谈的是学习和发展。当我们谈竞争优势的时候,我们不谈现在是不是有核心优势,我们谈的是我们跟优秀的员工能不能组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员工关系。
4、重新定义胜任力和创造力
按照传统的逻辑来讲,人力资源关系最关心的是个人生命力,不断寻找能够胜任的人,希望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资源。鼓励也是为了激发他完成绩效考核。
但是今天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我们要的不是这种人,我们其实要的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定义人才的话,那么有可能会走入误区。
实际上我们今天关注人才核心是胜任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要变成员工跟组织共享的平台。
我们以前更多是雇佣关系,过去常用的是组织管理的手段,今天可能都要调整,你的企业要变成一个跟员工共享的平台。
我们在做员工跟企业共享平台的时候会谈到三个话题:
一是员工的价值定位
其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怎么管理员工的期望值,管理是放在期望值和达到期望值之间的。
如果你去腾讯应聘,你会不会对腾讯有一个期望?也许腾讯会去招一个员工,比中小企业招的员工,前者的心理预期会更大。但是在数字化的这个背景下,80后,90后00后的特征已经改变了,自我意识在变强,都是希望能够工作跟生活能够平衡。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有没有能力创造出一个伟大公司,提供一个伟大产品,而伟大公司我们把它叫做企业价值,伟大产品我们把它叫做工作价值。
如果我们能够有一组这么优秀的人,我们就能够享受美满的人生,你就应该缔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创造一个伟大产品,我想这就是员工的价值。
如果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跟员工的共享平台是可以做的,但是我们最怕的是,员工的心比天高,而且也没有能力在整个市场当中提供更好的产品。
企业文化的前提是不是能够去创造价值,如果不能创造价值,那么谈文化其实就是空中楼阁,如果你想让你的企业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你就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超过平均水平,这两个应该是匹配的。
二是员工跟企业之间契约关系
我们以前人力资源最关注的是经济契约,所以大部分还是才谈薪酬,谈奖金,谈激励,谈股权。
今天我们有两种社会企业:一种叫经济契约,另外一种叫心理契约。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00后我们更需要一个值得期待变化,因为现在可能不会有人只跟你谈经济契约。他可能生下来就会告诉你我要改变世界,他可能生下来就要告诉你,我要颠覆和淘汰。
在这样的逻辑下,如果我们还在谈经济契约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建立一种模型,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做到相结合,用契约来进行联系。
这种契约包含三部分:经济契约,社会契约和心理契约,如果我们能够把企业组合得非常好,我相信,企业跟员工之间一定会有一种共享关系。
三是分享设计
今天社会已经到了共享经济时代,其实华为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榜样,那就是全民持股。
任任正非很早就提出了全民持股的概念,劳动者要优先股东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所以,华为今天的成长大家也有目共睹了。
在华为实践设计当中,有这样一个分享财富的设计,大家看一下从2010年到2015年,任正非只有1.4%,华为8.45万员工拥有98.6%,这就是华为财富分享的厉害之处,这就是权力的分享带来的结果!
华为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18万知识工作者的故事。如果说把18万知识工作者的故事就必须有18万,这是工作者权利开放和责任担当。任何一个责任担当都应该有一个权利去做匹配,叫做权力分享设计。
任正非经常强调的一个话题:华为以奋斗者为本!
所以今天我们去做管理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我们发现大部分的管理都是围绕工作的目标来去做的,而不是围绕员工在做的,所以你其实是没有办法理解什么叫做分享,什么叫做共创,什么叫做价值,你根本回答不了这三个问题。
结语
所以,我们在想,企业的三个根本问题,效率从哪里来?价值从哪里来?优秀的人从哪里来?
在今天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定相信个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不管他是00后,90后还是50后?
今天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也就是说你的企业,一定要有更多更优秀的人集合到这个地方,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如果我们不能够把这些智慧放在一起,我们的企业最终也可能会遭到淘汰。
文|公子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