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是每个人的心理,当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也会无意识的跟随去做,这是一种潜意识下的行为,这种心理在营销中可以说是长久不衰,怎么用从众心理营销?
接下来我们来先看几个小故事,故事中全部都是“从众心理”的解读。
一、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裤坐着等候。他们穿着内衣裤喝咖啡、穿着内裤抽香烟、穿的内衣裤阅读报章杂志、穿着内裤聊天。
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说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之后,这个人也脱下了外衣,仅穿内裤,坐的等候医生。
上述情景取材于美国一部电视剧作品。
你肯定这么可笑,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真存在不少令人可笑的此类事情。
二、某街角,一个人忽见一长队绵延,以为有什么难得的好机会,赶紧站到队后排上,唯恐错过。结果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队伍都排到大街上。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不禁哑然失笑。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动向:看到有人排队就希望排过去,看到有人扎堆儿就希望靠上去。
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动向被称为”从众行为“。从众心理,也叫”趋众心理“,是一种为适应团体或群体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信念的心理。
“从众心理”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
一个小青年,看到满大街都是穿大喇叭裤的人,自己也去买一条大喇叭裤,尽管自己身材瘦小。
一位职业女性,看见同办公室的人都烫了卷发,自己也想去烫一个,尽管自己头发又多又硬。
一个上小学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史努比模样的玩具,也想买,尽管自己的玩具多的都没地方搁。
想想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如果去某商业区买东西,里面一家家的小店卖的东西可能大同小异,但有的小店人满为患,有的小店却冷冷清清。这时,你多半会选择进什么样的店里购物?那些人流涌动的店,对吧?
最善于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来为自己谋利的应该是大大小小的商家。
传统营销经典案例:
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一种能边走边欣赏的随身听录放机。为了打通销路,索尼公司决定采取一种更新颖更有效的营销方式。
当时在日本的学校内兴起了学英语的热潮,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有一台录放机。当索尼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十名年轻的员工,携带随身听在学校的大门口走来走去,并故意放大音量,作陶醉欣赏状。
当学生看到时,便纷纷打听是从何处买的。几天后,索尼的随身听遍及日本的各大、中、小学校。
索尼的广告宣传真可谓是一本万利,他们并没有向大众推荐他们的产品,而是锁定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群体,利用他们的“从众心理”,让他们纷纷跟随潮流,加入了抢购随身听的活动中。
当然,这一心理战术的运用并非某些人的专利,只要你活学活用,也能有所收获。
如果你是自主创业,开家小店,不妨在开张时,邀请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各色朋友,围了店门里,或进进出出,假装要消费。这样,你就无须担心门庭冷落,那些亲戚朋友自会给你引来大批的客户。
如果你想举行一次座谈会,又担心冷场,不妨事先安排几个人,让他们准备好问题,在会场积极提问,鼓励其他人提问。只要气氛足够活跃,那些原本不爱提问的人,看到大家都在提问,也可以跃跃欲试。
如果你负责组织公司会议,讨论某项困难的改革方案。你知道改革的阻力很大,很可能大多数的参会者会在会上保持沉默,拒绝表态。你不妨在会议召开之前,私底下找几个人交流交流意见,安排他们在会议上带头发言,迫使其他人也表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大概了解了“从众心理”营销是什么?有案例、有举例,这些举例内容虽然和微商无关,可是只要知道这种心理,微商营销中一定可以用到,比如:招商中的互动、零售中客户见证,还有........这里就不说太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