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被誉为是一部评判品味的毒舌之作,是一本深刻又刺痛人心的社会指南。纽约时报曾评论到:在很多有关社会生活的指南中,这是最全面,同时也是最机智的书之一。
《格调》这本书的作者保罗•福塞尔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是一位言语犀利的作家、文化批评家。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品味与格调在社会阶层划分里的重要性,并认为格调和品味能让人超然于阶层混乱造成的压抑和焦虑。
你怎么穿戴?看什么电视节目?或者看不看电视,你吃什么饭?或者什么时候吃饭等等似乎都是一个人所属社会等级的指示剂。
等级就是这样,它是就算你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这不仅仅跟你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有关,它还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等级是一系列细微的你不知不觉表现出来的行为混合物。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一个人在社会的位置。
这本书主要有三个内容:
一:美国到底有多少多少社会等级以及其等级特征。
二: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个等级,就是说社会等级的标志有哪些?
三:如何摆脱社会等级的束缚,成为精神上的贵族?
第一:书里谈到的“等级”,指的是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声望。一个人的社会声望越高,自然社会等级也越高。
等级的划分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二分法:富人与穷人;雇主与雇员;统治阶级与被统治者;甚至都可以是买得起房子的人和买不起房子的人。 还有一种三分法,分成上中下三层。而社会学家们就比较倾向于五层: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下层。
与一般社会学家不同,作者在书中指出他将美国阶层细分为九层:看不见的顶层、上层阶级和中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和下层贫民、赤贫阶段以及看不见的底层。这样的细分方法绝非只有财富一项标准。书中写到美国一位艺术史学家提到:品味、知识、感知力比金钱更能确定人的社会等级。于是他提出了三重结构的说法,他把人分为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有一般文化素养的人和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作为衡量一个等级的指标,金钱的来源远比金钱的数量更有意义。
第二:人们的日常生活,像外貌衣着、家具风格、休闲方式等都是社会等级的标志。“以貌取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但用在判断一个人的品味格调那可是相当恰当的。
1.通过外貌衣着来判断社会高低:
作者认为,在衣着上,一个人的衣服层次越多,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衣服的颜色也很有讲究。藏青色是中上层的颜色,而紫色属于贫民阶层。还有衣服的生物成分越高表明越有档次,也就是说羊毛丝绸和各类动物皮毛属于高档,而合成纤维则属于贫民阶层。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衣服的“易读性”,而什么叫衣服的“易读性”?就是衣服上会印有各类文字或图像信息,这些信息很简单,很容易被人识别。随着社会等级的高级,低调原则就开始凸显出来,衣服的“易读性”也逐渐降低。
2.家居风格也是社会等级的标志:
住宅区的车道也是一个区分阶层的标志。一般而言,社会等级越高的人家,车道也就越长。长而弯的车道更有气派,因为蜿蜒的车道占地更多,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上层社会的起居室倾向于模仿艺术画廊或博物馆,中产阶级和更底层的起居室则与旅馆房间的格调相近。有一条关键的社会地位分界线,那就是看屋里摆放的艺术品和古玩是真品还是复制品。
留心一下电视机摆放的位置,通常就能很公正地估计出主人的阶级地位。社会等级越高的家庭,电视机出现在起居室的可能性就越小。上流社会倾向于不看电视;中上阶层会把电视机打扮得像精巧的家具;在中层或下层贫民家中,电视机很可能摆放在餐厅或厨房里。
3.消费选择,是社会等级的陷阱:
喝什么酒,喝多少,都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当一般阶层喜欢痛快的喝烈酒时,上层阶级则喜欢喝白葡萄酒。三层人士并不要求自己喝的酒非得是体面的品牌,他们用便宜的本地酒款待客人而丝毫不会觉得难为情。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可以将上层和底层划分出来。那就是饮料的甜度,酒会上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说明主人的社会地位越低。
让我们辩认出中产阶级的,并非是他们中等水平的收入,而是他们的一本正经和心神不宁。
第三:讲究格调与品味,可以摆脱社会阶层的束缚
社会阶层的存在,自然会对人的生活造成束缚。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都会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得体,生活更有情趣。
一个人不需要拥有很多金钱,可以通过提高品味与格调,达到较高的社会地位。
如果在社会等级夹缝中的我们不想随波逐流,就需要打破常规。独立不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转变与培养,拥有独特的格调与品味。这是,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如同拥有了上层人物所拥有的大部分自由和一部分权力。
精神贵族具备的特质:
一个精神贵族,身上有很多特质。他们可以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受过很完备的教育的精英。
第一:他们不受人管辖。这里指的是他们思想独立,不受社会习俗的约束,举止和行为都自由自在。
第二: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天性见多识广,无论何时何地,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非常乐意学习和了解新事物。他们会阅读大量的书籍,把读书看作人生体验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第三:富有创造性,他们总是以一种创造者的态度对待事物,通常自己给自己制订规章制度。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有敬业精神。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退休”这个词。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概要,这是一本社会学书籍。而对于社会学问题,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虽然说作者研究的是美国社会,但对于我国社会现状也可做一定参考。一如书中所说,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有格调也更有品味的人,那不妨推荐你看看这本书,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