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院子里大雾。其实没有院子,四五层楼的高处,往外看皆是一片白茫茫,距离和高度都仿佛失去了。所以才在一瞬间恍然觉得是院子里的大雾,而那个尚未长大幼小的我,揉着没睡醒的眼睛,正走出家里的大门…
院子里一片大雾弥漫…
小时候的冬天啊…小时候的冬天真好!小时候冬天最温暖的记忆是和奶奶弟弟一起窝在厚厚的被子里赖床,那会儿,好像还不用上学。奶奶每天在被子里教我们念数字,学会了数数就教简单的运算,现在想起来奶奶才是第一任老师!
奶奶也会告诉我们一家人的出生日期,一个个数给我们听,要我和弟弟记住。全部都要记住,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日都要记住。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家庭也这样。我很感谢奶奶让我们记这些,这些现在我也记着,只要以后不得老年痴呆,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奶奶是在用心地建立家人之间的牵绊啊!是在用心地维系家人之间的感情!
可能她自己没想这么多。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简单,他们也简单。也许奶奶就是觉得记住一家人的生日是自然的、"本该如此"的事吧!

我们其实每天都醒得很早,那时候还依然是简单的时代,每天天黑就吃饭,看完电视就睡觉。从来没有说会有睡不着,每一晚都是好梦。
有时候狗在院子里叫,想到"犬吠",就想到"月明映雪光"什么的。
狗叫自然是有动静,特别是临近早晨,一听到断续的"汪汪"声,我们小孩就总疑心外面下雪了。有疑心不去验证,在床上睁眼躺着也不安稳。问正在开门的爷爷,"是下雪了吗?""没有。"十次有九次,得到的都是这个答案。
我们不快地躺回被窝里,当下有些泄气,可下一次又信心满满地期待着下雪。
后来想,爷爷和奶奶也是爱雪的。大家都爱雪。下雪的时候,爷爷就变成了"小老头",那高兴欢喜的劲儿一点不输我们俩小孩。爷爷的形象此刻跑到记忆里,不知道怎么变成了在窗户边上探头探脑的背影。窗户玻璃上,一片雪花白,窗外雾气蒙蒙,什么也看不清。
"下雪了,下雪了…"爷爷一遍遍说,先是狗听到了,从狗洞跑出去,狂吠几声。我们迷糊地醒来,爷爷又说了一遍"下雪了",奶奶在耳边重复一遍"下雪了吗?"
然后——就不得了,终于清醒过来的小孩,蹭地窜出被窝,外衣也来不及披,咚咚就跑出去看雪了。爷爷站在边上,我们一起在门口看雪,爷爷饱了眼福了,见我们哆嗦着就要说我们,奶奶也在被子里喊"快进屋,别冻着"之类。
奶奶是家里最怕冷的人了。明明有雪看的早晨,就她怕冷,就数她最不积极,总是躲在被窝里。
那爷爷是家里最不怕冷的人。爷爷总是第一个起床,打开大门,在灶上添柴火烧热水,蒸好米饭。爷爷总是慢腾腾的。每次我们起床,热水啊,饭菜啊都是刚弄好。奶奶倒是利索,但奶奶太懒了。奶奶夏天起得早,不赖床。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那个时候的"赖床时光",那么,肆无忌惮,无忧无虑,正大光明。
"时间感"在小孩子那里似乎是没有的。那时候睡个懒觉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每天都如此的日常啊。也完全不会有什么"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忧虑和罪恶感。
那样的时光真是好…回不去了,想起来却又那么甜蜜和温暖。
我真的度过了一个无比幸福的童年啊!感谢爷爷奶奶。感谢他们的陪伴。感谢他们给了我如此温暖幸福的记忆。
可是今年冬天,什么时候可以下雪呢?
如果下雪了,爷爷也一定会很开心吧!
好想再和爷爷一起看一次雪…

网友评论
明天正好可以赖床😁现在睡觉,晚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