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友直《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图》
这是我读《水浒传》的第十四篇。
说起四大名著,《红楼梦》有“红学”,《西游记》《三国演义》暑假重播最多。《水浒传》反倒有点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模样。
可你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最早知道的四大名著故事是那个?不错,八成是“武松打虎”。
不止一个人问过,你为什么要读《水浒传》呢?我说,首先我不是读《水浒》,是重读;其次,我还真不是为看“武松打虎”,去消遣、杀时间的。
今天我就从人性、人心和与人相处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水浒传》第五、六回有这么个情节: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当“菜头”,当管菜的僧人,收服了一群长期骚扰菜园的泼皮。
按理说《水浒》故事的接力棒,马上要从鲁智深交给林冲,精彩情节马上开始,故事主题马上呈现。
为何偏偏加入段“非主流”情节呢?
先讲故事。话说鲁智深从五台山来到了大相国寺,在方丈智清长老安排下,去寺里大菜园做负责人。
原来,方丈也有自己的考虑。菜园在东京酸枣门外,长期以来,街头泼皮混混总喜欢过来偷菜摸瓜、欺负僧人。
按理说鲁智深从前是个军官,眼露凶光,战场上见惯了刀光剑影,是大街上打死过人的主,收拾个把混混也就是手到擒来。
于是,马上安排鲁智深上任,还郑重其事的贴出告示:
“大相国寺仰委管菜园僧人鲁智深前来主持,自明日为始掌管,并不许闲杂人等搅扰。”
这哪里是委任状?明明就是挑战书,生怕混混们不不来似的。
果然,鲁智深一下子就被推到混混的对立面上了,混混们要收拾鲁智深,给他个教训。
故事到这大家都熟悉了,就是泼皮收拾鲁智深不成,反被收服。不过,有两个细节很值得注意。
第一,泼皮的商量如何对付鲁智深。
一个泼皮建议,给他一顿打。但另一个泼皮提出反对意见:
“他不曾得罪我们,如何能上前就打?不如把他扔到粪窖里去。(双手抢住脚,翻斤斗攧那厮下粪窖去,只是小耍他。)”
试想,泼皮们果真手持刀枪棍棒,一见面只能撕破脸了。但只想“小耍”鲁智深,才有缓和的余地。
这叫注意分寸。
第二,鲁智深如何收场。
我们在看鲁智深这边,他本是是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军官,衣食无忧、惹人羡慕,却因为路见不平,背井离乡。
剃度当了和尚躲避,在五台山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赶到东京大相国寺。最英雄气短的是,管个不大不小的菜园,还遇到一群泼皮欺负滋事。
在这样的境遇和气闷,鲁智深如果羞辱这帮泼皮一顿,哈哈大笑打跑泼皮,那实在不稀奇。奇怪的是鲁智深这个莽和尚却没这样做。
第一,喝住要逃跑的二三十个泼皮,这是让他们留下来。
第二,让泼皮们把粪窖的那两个拉上来,自己洗刷干净,这是要给泼皮留点面子。
第三,鲁智深居中坐下,和他们交底、谈心,这是不打不相识。
第四,次日宰猪买酒真心祝贺,鲁智深大大方方和泼皮们玩成一片,露一手“倒拔垂杨柳”收服泼皮。
但是,是先有踢、留、拉、坐、识的处理,才有后来“倒拔垂杨柳”的降服泼皮的机会。
这是鲁智深的分寸。
这么做是对的。虽然今天我是“强龙力压地头蛇”,但泼皮生于东京、长于东京,真和他们结下冤仇,就不妙了。
这帮人不来明的来阴的,鲁智深也不可能白天黑夜守着菜园吧?
更何况泼皮们只是偷菜摸瓜、改善生计,对大相国寺这点菜瓜不算什么。但如果真绝了他们这条生计,反而显得佛门不能容人,更谈不上普度众生了。
我很喜欢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对于经典的定义,他说:经典是公众的普遍记忆。是那种人们习惯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人生在世,与人打交道最多,了解人性最重要,悟透人性最难。
我们重读《水浒传》,看似在看故事、看风景,甚至看北宋文化,剥开表象都是在看人心、人性、人生和人间百态。
每次重读《水浒》,我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比如,微信我们很熟悉,你每天都用它。
从产品的角度,你会看到它如何给用户确定性;如何营销角度,看到它如何利用“春晚”的势能,打破支付宝移动垄断地位;如何启动“点、线、面”战略,创造“公众号”平台建设腾讯流量帝国。
但你要读懂《水浒》,读懂人性和人性,才能读懂张小龙为何一以贯之他的“三不主义”——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
哪怕对内,腾讯各小弟产品都希望大哥拉自己一把,提供流量弹药支持;哪怕对外,今日头条、抖音等步步紧逼。
张小龙还能不忘初心的坚持“三不主义”,因为他懂人性,产品要讲分寸。
网友评论